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2年第1期 ID: 138808

[ 张持 文选 ]   

朗读出小说的韵味

◇ 张持

  小说要不要朗读,如果需要朗读又该怎样朗读,一直以来都很少有人论及。其实,小说应该朗读,但小说的朗读又与诗歌、散文的朗读有区别。小说是通过描写具体的环境、设计精巧的故事情节、塑造特定的人物性格来表现主题的,因此小说的朗读,除了要深入文本,把握主旨、情感外,还应从文体特征出发来设计。
  一、读好环境描写,突出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小说主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读好环境描写有利于对人物身份、性格,以及特定场景中人物的情感、心理等的把握。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冷暖色调之分,有的萧条、悲怆,有的淡雅、恬静,有的热烈、奔放。在朗读过程中要把这些色调读出来。萧条、悲怆的在朗读时语气要低沉,语速要低缓,凸显萧瑟景象的词语要低沉地重读。如《药》中的一段:“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在语气低沉、语速低缓的基础上,“直立”“发抖的”“死一般”“铁铸一般”等词要重读,读出环境的萧条、肃杀,以突出华大妈上坟时悲凉、凄惨的自然环境,渲染阴冷的氛围,同时暗示夏四奶奶希望乌鸦“显灵”愿望的破灭,使小说由夏瑜坟上的花环而带来的一丝亮色,再度陷于死寂,发人深思。
  淡雅、恬静的环境描写,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舒缓、语调要平和、语速耍缓慢,造成平静之感。如《荷花淀》开篇水生嫂“月夜编席”部分,朗读时要以舒缓、平和的语气,带领读者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中,以深刻体悟小说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保卫美好家园的情感。
  热烈、奔放的暖色调环境描写,朗读时应语气激昂、声音洪亮、语调上扬。如《药》中的:“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里描写的是老栓买好药回家时的情形,此时的老栓心中满怀希望,朗读时,语气要激昂,语调要稍稍上扬,“太阳”“大道”要重音读出,并在“太阳”后稍微停顿,以突出老栓激动、期待的心情。
  社会环境的朗读,首先要深入文本,准确把握人物所处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项链》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骄奢淫逸,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文中集中体现在玛蒂尔德参加舞会的场景中,朗读时,要借助重音、停顿等凸显这种效果。如:“所有的男子都盯着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介绍。部长办公室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朗读时,“所有”“打听”“求人”“都”“也”等词要重读,“都”“也”前应稍微停顿,后面玛蒂尔德的四个“陶醉”同样要重读,突出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及她受到上层人士关注时的狂喜。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有着标致外表的女主人公,渴望过上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就不难理解了。但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朗读时,要将这种差距读出来。要凸显这种差距,产生一种对比的效果,就要对某些句子进行重音、停顿处理。如要凸显她生存环境、身份的低微,开篇的“她没有”“没有”“也没有”就要重读。第三段写她梦想中的情境,这里连用几个“梦想”,朗读时“梦想”二字要上扬,并稍微停顿蓄势,后面的句子语气应舒缓、声音稍微柔和,突出想象之境的美好。在朗读描写宴会部分的文字时,要注意处理好“便想到”“也想到”“还想到”这三个词组,“便”“也”“还”三个字要延长,声调上扬,以突出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不切实际的虚荣。
  二、通过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等,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紧张与舒缓
  小说一般是通过叙述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的。在叙述故事时,有的情节舒缓,有的情节紧张,朗读时语速、语调的恰当运用,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如《荷花淀》中几个女人想去马庄探望丈夫的情节,当他们得知丈夫已随部队开走时,都有点失望、伤心,然后是“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的女人的说笑,之后是遇到日本鬼子的紧张,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语气、语调的轻重与缓急。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朗读时,语气要低沉,语速要缓慢。“可是”之后,文章转入对女人们说笑的描写,气氛比较轻松,朗读她们的对话时,语气要欢快、明朗,突出其开朗的一面。之后的环境描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朗读时语气要平稳、舒缓,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为后文发现鬼子蓄势。为突出发现鬼子后的紧张、慌乱,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读出她们的拼命摇船与日本船的紧追不舍的情状。如“小船拼命往前摇……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拼命”“快摇”“紧紧”等词要重音读出,语速要加快:“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为突出紧张的气氛,拟声词“哗哗”要读得急促些。打完仗后,气氛又变得轻松,叙事也较舒缓,朗读的时候,语速要放缓,语气要适当柔和。
  三、演读好小说中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朗读小说中的对话的时候,要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利用好重音、停顿等技巧,再现人物的性格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态度、心理等。
  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几个女性,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朗读时就要将其读出来。第一个女人非常机智,她见夫心切,但又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在朗读的时候,“听说”后要稍微停顿,以引起同伴的注意和兴趣;“还在”要稍稍重音读出,以示强调“我们”可以去看他们;“我”后面稍微停顿,表明自己并不想去看他们;“可是”稍微停顿,“忘了”重音读出,表明自己想去,但只是给自己的那个“他”送衣裳。第二个女人性格直爽、直言不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要紧的”要重音读出,语速稍微放快,突出其率真的性格特征。水生嫂则比较冷静,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居点”,语气要低缓,“鬼子”要稍微重音读出,并略作停顿,提醒同伴如果前去可能会有危险。第四个女人是一个较为冒失的人,抱有侥幸心理,快人快语:“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语速稍微加快,语调要稍稍高扬,”巧”“快”字要重音读出。第五个女人很善于掩饰自己,明明自己非常想去看丈夫,偏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不”“可是”“非”等重音读出,以掩饰她羞涩的心理,“有什么看头啊”,朗读时语调要越来越低,最后低到几乎没人听到。
  朗读小说中的对话,还应注意运用朗读技巧,读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情绪状态、情感态度等,如《项链》中玛蒂尔德在得知被邀请参加部长的舞会后,情绪变化非常丰富,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情绪变化表现出来。“我要这个干什么?”“你叫我穿什么到那儿去呢?”“这个”“穿什么”后面稍微停顿, “干什么”“穿什么”要重音读出,突出她因没有像样的衣服首饰而产生的恼怒、不耐烦;之后的玛蒂尔德使出看家本领,从眼角挤出“两大滴眼泪”,弄得她丈夫手足无措,然后故意抑制内心痛苦而装出平静的样子说:“没什么。只是,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我不能去赴会。哪位同事的太太打扮得比我好,你就把请柬送给他吧。”朗读时语速要放慢,语气要平缓,突出其抑制痛苦而毫无情感的状态。当她丈夫让步,问她做一套“过得去”的衣服要多少钱时,要读出因怕购买礼服的钱太多而吓到丈夫的迟疑:“我也说不上到底要多少钱,不过有四百法郎,大概也就可以办到了。”“不过”“大概”后要停顿,以突出她的斟酌和迟疑,“四百法郎”“也就可以办到了”语速要稍稍加快,语调要放低,以淡化钱的数目,并给人容易办到的错觉。
  总之,小说教学中,朗读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悟小说情节发展的“缓”与“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朗读出小说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