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如果仅仅靠耳朵接受信息,3小时后只能记住60%,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耳和眼同时接受信息,则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能记住75%。仅用语言介绍一种事物,人的识别时间是2.8秒,而借助线条图标介绍,识别时间只需1.5秒。由此可_见,调动多种感官和借助具体形象对人的认知有着神奇的作用。简笔画就是利用简洁、形象的图画,结合教师的简要讲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那么,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运用呢?本人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考虑运用:
1.在导入新课的环节
语文教师如果能在导入新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这节课就不难上好了。简笔画往往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开课就在黑板上画了六种人物的表情(图1~图6),然后我问学生每张图所代表的情绪,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调整顺序,同时思考图画与文题的联系。这样,我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
利用简笔画为课文画插图,既能成功地创设教学情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在整体感知的环节,我在黑板上画T--条粗大的W线,告诉学生这是长江,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为课文配一幅渡江作战图。我能感受到,班级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T。
3.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环节
简笔画是极好的教学资源之一,能使我们的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比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因初中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课文采用的空间顺序及行文的条理性,不甚了然,更不用说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为此,我特意为故宫博物院画了张平面图,结合这张平面图来讲解,视听结合,化繁为简,有效地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提供了帮助。
4.在突破文章重难点的环节
我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为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就在黑板上画了这样一组简笔画(图7~图9)。画出图7的同时提问学生:“我画的树大不大?”等大部分学生有了答案后,我在图7的基础上又画出图8,再提问同样的问题,以此类推,又画出了图9。最后我总结:“黑板上的树是不变的,可我在旁边画TA与鸭,你们对树的大小的判断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见,侧面描写,有时能收到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效果。”通过对这三幅简笔画的比较,学生茅塞顿开,很好地理解了侧面描写的作用。
5.在帮助学生感悟内化课文内容的环节
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每一篇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甚至这些课文中的某一语段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教师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出来,那么,教学就显得轻松得多。我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在延伸拓展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文意展开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为课文画一张插图,并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同时,我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图10),要求学生,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替我修改。结果这幅画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很漂亮,我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6.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环节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简笔画能够很好地帮助语文教师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河北李艾霞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画在黑板上的简单图形(圆形和三角形)进行想象、组合,然后为组合后的图形写一小段文字。结果,学生反应十分热烈,他们完成的作业中,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图ll~13都是学生的作品: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我们在运用简笔画这一教学手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与其他教学手段配合使用。第二,要注意边讲边画,对那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可先画在小黑板上,到必要时再呈现出来。否则,会让学生分心。有时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来完成相关的简笔画,或者师生共同完成。第三,简笔画的内容要忠实于原文,不能随意添枝加叶,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第四,简笔画应形象准确、重点突出。否则,学生看了老半天,还不明白什么意思,既影响简笔画这一教学手段的效果,叉可能遭受学生的嘲笑。
总之,简笔画方便、易行、实用性强,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简笔画基本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电教化严重不足的农村中学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