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2年第1期 ID: 138790

[ 张道升 文选 ]   

“洿池”析义

◇ 张道升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洿池”一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必修)有如下解释: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密。罟,网。净,深。
  对“洿池”的解释还有以下两种
  《古代汉语词典》(陈复华主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深池,池塘。《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湾,浊水不流。洿池,即池塘。据说上古不许用密网捕鱼,不满一尺的鱼不得食用,以免有碍鱼的生长繁殖。”
  我们认为,将“洿池”解释为“池塘”,至确:但第一种解释容易让人误以为“洿”是形容词,是“池”的定语。其实,”洿”应是与“池”并列的一个名词。
  王筠《说文句读》:“湾池同物,但分清浊耳。””洿”的本义是浊水池,即停滞不流的浊水池。《淮南子·精神训》:“苦洿之家,决湾而注之江。”意思是:苦于浊水多积的人家,挖开浊水池让积水流入江里。《论衡·恢国》.“丘山易以起高,渊洿易以为深。”意思是:土丘容易增高,浑池容易加深。“池”的本义是由沼泽向圩塘引水的水道,多指人工挖的;或指水停积处,池塘。《周礼·秋官·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郑玄注:“池,谓陂障之水道也。”贾公彦疏:“谓障泽为陂之时于泽通水入陂之道日池。”这里“池”是水道的意思。“流水不腐”,故池水常是清的。《书·泰誓上》:“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孔传:“停水日池。”这里“池”是池塘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常见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单音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如《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饥馑”和“湾池”一样,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的单音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又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日:‘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陟罚”“臧否”“异同”“缓急”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语素构成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意义是不同的。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是特指的意义。”如“拔”和“擢”都有“提拔,选拔”的意思,二者对举使用时,“拔”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擢”往往指提升已有官职的人。如《汉书·杜周传》:“朱博果见拔用。”《汉书·翟方进传》:“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朱博是没有官职而被提拔任用官职,翟方进是已有官职而被提升。二者连用,就是“提拔,选拔”的意思,用不着区分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了。如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洿”和“池”也是这样,它们连用组成“洿池”,就是池塘的意思。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洿””池”特指有别,“洿”的本义是浊水不流的池塘,“池”的本义是人工挖的由沼泽向圩塘引水的水道或指池塘。“洿池”泛指不分,即是池塘的意思。

“洿池”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