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09年第8期 ID: 138383

  

说“性价比”

◇ 曾 柱

  “性价比”一词原为专业术语,一般用于商业领域,意义和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它的解释为:“名商品的性能、配置等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以下例句用的就是这个意义:
  (1)尽管油价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但油耗低、性价比高的汽车依然是我区消费者的最爱。(《西藏日报》2009年2月2日)
  (2)一位……消费者就向记者表示,企业发放消费券,不如对现有的产品价格进行下调,让消费者能够更明了地对比各个厂商产品的性价比。(人民网2009年3月6日)
  近年来,“性价比”一词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率不断升高,已呈现明显的语义泛化趋势。“性价比”在媒体中的新用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第一,指劳动力的素质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
  (3)在相当程度上,外来投资者综合考虑的是劳动力的“性价比”。(《光明日报》2008年4月30日)
  (4)近日,智联招聘网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表明,57%的企业招聘官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看实习的经历和表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眼中,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学生。(《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9日)
  “性价比”由“指商品的性能、配置等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到“指劳动力的素质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其意义演变轨迹很清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竞争型社会。劳动力就业难,企业对劳动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除了本身的道德品质外,其专业、学历、过硬的本领(包括技术、经验)等都会成为其“性价比”升高的砝码。如例(4)中实习经历就是评价学生“性价比”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指服务质量与价格所形成的比率:
  (5)创新政府采购模式,使烟台市用最合理的财政支出,提供了性价比最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光明日报》2008年10月5日)
  (6)有些旅游景点不得不在黄金周期间大幅上调门票价格,由于性价比低,自然又引来游人的强烈不满,每年黄金周之后,消费者对旅游部门的投诉都是一个高峰。(《法制日报》2008年9月16日)
  这两例中的“性价比”指服务质量与价格所形成的比率。服务质量是衡量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在追求商品质量的同时,还追求服务质量。例(6)中服务和产品并称,受“性价比”的修饰,可以说服务质量与企业的亏损直接挂钩。
  第三,指智力、技术与价格所形成的比率。例如:
  (7)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性价比相同的更环保的技术具有可替代性;从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也应该把相对品质较低、能耗高、污染重的技术排斥在市场之外。(人民网2006年12月12日)
  (8)曾有人通过对华为研发人员和西门子研发人员的研发费用和工作时间的比较,得出华为研发人员的“智力性价比”是欧洲同行的12倍。(《经济日报》2009年2月5日)
  如今的社会提倡高科技、节能、环保,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科学含量,又节能、环保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与投资的比率同样可以称为“性价比”。
  以上“性价比”的各种新义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形成的,人们的隐喻认知模式使人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它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就“性价比”而言,具体商品的配置、性能与价格的关系属于具体事物,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而劳动力素质、服务质量、智力、技术相对于具体的商品来说比较抽象,它们与价格的关系也相对难以把握。使用表示具体商品与价格之间比率的概念——“性价比”来隐喻劳动力素质、服务质量、智力、技术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比较富有表现力。
  现在,除了以上常见用法外,“性价比”在不同语境中还产生了许多临时意义,它们表义丰富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如:
  (9)从近几年留学市场的趋势来看,申请人已经不再看重国家知名度,而更看重教学质量、学习环境、专业的含金量等。因此“高性价比留学国”成为留学热点。(《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3期)
  (10)为什么男星挣得比女星多?又为什么最挣钱的明星榜单和反映影星“性价比”的榜单上很少有重复出现的相同名字?(《电影》2008年第10期)
  (11)《让员工午睡的性价比》(《现代计算机》2D08年第12期)
  这些“性价比”,根据语境不同,可以做出灵活的解释。例(9)指留学含金量与留学费用的比率,例(10)指明星赚钱的多少、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与对他们的投资的比率,例(11)指员工午睡所带来的效益与午睡的时间的比率。这些“性价比”的意思可谓多种多样。由于“性价比”一词由专业语言泛化而来,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专业烙印,使人们难以精确理解和把握,有时甚至出现理解障碍,所以我们应该慎用。

说“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