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面两条新闻:
(1)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标题党或单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优惠促销。(《扬子晚报》2009年3月27日)
(2)雪公主大玩标题党李妮娜自解全锦赛缘何获亚军(搜狐网2008年12月10日)
看到例子中“标题党”这三个字,您可千万别以为这是新近成立的某个政党或者组织。它其实指的是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中通过使用夸张怪异、荒诞不经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注意的一群人。起初,部分网民为达到娱乐和搞笑的目的,在BBS上发布了一些题图不符,但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图片帖子,比如:
(3)一猛男不顾劝告,酒后与猛兽肉搏(武松打虎图)(http://pop.pcpop.com/dOC/5428684/1.html)
(4)两少年人穷志不短,穿着内裤环游世界(海尔兄弟宣传画)(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4/771523.shtml)
一些网民则是怕自己的帖子吸引力不够,没有人气,就用一个与自己所发帖子内容无关,但又非常吸引人的标题,骗取其他网友的点击,以提高自己帖子的人气。比如:
(5)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百米(http://www.xici.net/b813564/d55879988.htm)
(6)一个令日本举国震惊的中国广告(http://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176—21927102.htm])
浏览到上面这两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大多数人都会急不可待地点击阅读,却发现例(5)只不过是两位女士身后拖着印有著名主持人李湘照片的包装盒;而例(6)则是奇强洗衣粉洗衣效果的前后对比图。当网友看后大呼上当时,发帖人也许正在另一头偷笑呢。
许多门户网站和报纸受此“启发”,也开始频繁使用“骇人听闻”的、“震撼”的新闻标题来赚取网友和读者眼球,谋求商业利润。例如:
(7)惊天创举勇换老伴(《西安晚报》2008年4月29日头版)
(8)上海交大面试题引发浙大不满被指争生源撕破脸(http://learning.sohu.com/20090218/n262306303.shtml)
(9)蹬三轮10年赚20亿的创富奇迹(中国食品产业网2008年9月1日)
例(7)报道的是陕西省第九届苏杭丝绸展销会上的一个小游戏,现场的已婚女士被邀请穿上主办方提供的服装,向随同的丈夫展现全新的形象,而并非什么“换妻活动”;例(8)讲述的是浙江大学招生办就上海交大将“浙大院士造假案”作为自主招生面试题这一事实表达了平和、客观和友好的态度,既不存在“撕破脸”,也不存在“争生源”;例(9)标题讲的是某人十年间靠蹬三轮挣得20亿资产,而实际上该报道说的是三全集团创始人陈泽民先生如何从蹬三轮卖汤圆开始一步步走上创业道路的。
对于例(3)、例(4)那样善意搞笑,无伤大雅,并且别具一格的“标题党”,我们大可一笑置之。但令人担忧的是,像例(7)、例(8)这样严重混淆视听、误导群众的“标题党”近期在网络和部分报刊上似乎愈演愈烈。他们的泛滥轻则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重则危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各种恶劣的群体事件。
2007年,中国公民杨丽到奥地利留学,却离奇卷入偷渡案,被无辜关押4个多月。虽然最终被当地法院宣判无罪,但其精神受到极大摧残。回国休养后,杨丽突然发现搜狐网在转载她的遭遇时,竟使用了“中国女子偷渡奥地利留学被关押四个月精神分裂”这一标题。众多不明就里的网友来不及细读文章便开始对杨丽大肆攻击和谩骂,甚至开始人肉搜索。杨丽脆弱的心理因此几近崩溃。这起被称为中国内地首例因“标题党”而引起的侵权案,其恶劣的后果和影响值得警醒。
混淆视听的“标题党”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他们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刺激事物的好奇心。这就使得无论网友和读者们怎么反对和斥责,“标题党”总能拥有一定的受众。其次是商业环境下媒体对于点击率、阅读量的无限追求。在信息渠道和信息量激增的现代社会。任何媒体若想求得长期生存就必须时刻抓住尽可能多的读者。激烈的行业竞争造就了部分媒体的浮躁心理,职业道德被抛到脑后,他们只对点击率和阅读量感兴趣,而无暇顾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监控手段不力。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标题党”的很多行为暂时无法定性。只能通过行业内部自律的方式加以控制,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收效甚微。
老话常说“题好一半文”。那么怎样才是好的题目呢?简单地说,好题目首先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所要叙述的亭情,也就是要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其次是要鲜明醒目、生动简明、逻辑严谨、意味深长。如果一味追求标题的新、奇、怪,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来吸引读者,最终换来的只能是读者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