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5期 ID: 134024

[ 何炜 文选 ]   

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

◇ 何炜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获取语文真义的有效方法。以注重日常语言交流、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启发,既能让学生带着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走进课堂,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困惑,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听课效率,又能使得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以及性情上的极大陶冶,更甚有使学生带着更大的兴趣走出课堂、走向广漠的语文学习世界。其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获,“乐于接受意义”,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学科 生活功用 语言交流 文字表达 思想情感
  
   时下,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盛行,不管学校如何抵制,教师如何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这些思想也席卷了我们校园的这一片净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学好数学当会计,学好英语当翻译”,“润物细无声”的语文不再像小学、初中那样受到学生格外的重视,反而因为高考分数拉不开明显差距而受到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排挤。因而,语文教师要及时适时地对症下药,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实际“功用”,重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的确,对急功近利、注重实效的学生而言,语文思想任重道远的“玄虚”,文学素养日积月累的“厚重”,都使他们无法耐下性子来脚踏实地地学习。一些英雄励志、伟人成才的故事离他们太遥远了,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又让他们无法感觉鲜明。因此,突出成效,加强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的展现,则是引导学生认真听课的一剂良药。
  首先,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鲜明地体现在日常语言的交流上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极易树立起一个人的尊严。讲一口标准普通话,不仅便于交流,也易引起他人的尊重,甚至刮目相看。总之,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坚信,规范自己的普通话口音是当务之急,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如此,学生对于语文字词的学习,才不敢怠慢,早读亦是书声琅琅。
  另外,在网络上交流,使用一些文学色彩浓郁的漂亮字眼,还能夺人眼球,获人好感。比如,取网名,要表现自己善解人意,聪慧过人的,可取“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要表现自己多愁善感,历尽沧桑的,可取“曾经沧海”“晓风残月”“衣带渐宽”“断肠人在天涯”等;要展现自己豪气冲天、洒脱不羁的,可取“一鹤冲天”“笑傲江湖”“黑旋风”等;要展现自己诙谐幽默、与众不同的,可取“花开有声”“骑着蜗牛上高速”等。在网聊的过程中,引用一些富有情致的典雅诗词,穿插一些掷地有声的经典语录,更博人喝彩。而在校园生活中,得体而幽默的语言,更是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的法宝。因为,良好的谈吐往往就能直接体现出一个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学生在听了以上这些切合生活实际的“语言功效”后,往往热情高涨,识记字词,苦练普通话,爱好诗词,品位语言的精妙等。“学有所用”,要比单纯应付考试的学习要好得多。
  其次,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还表现在规范、准确、优美、凝练的文字运用上
  教师可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大街上找广告牌的错别字,找广告词中的病句,让收获颇丰的学生们在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上,有感性直观的认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学生在我们学校显赫的“2008届状元金榜”上,竟然发现了三处错误,通过“反面教育”,充分证明了语文“病句修改”的实际作用,也证明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社会上一些广为传诵的新颖、时尚的语句,作为正面教导,供学生们借鉴、仿写。如,针对“毒牛奶”事件,有人编发了一则精彩短信:“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这些语句饶有兴味,易于诵读,让学生品味之余,引起了他们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深思。学生大笑之余,意识到好的内容要有好的语言形式与之相匹配,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而精妙的语言又可通过仿写、改写达到。如此,高考考点中的“句子仿写、改写”的语用题自然就受到学生的重视了。这正所谓“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还在于让“思想”真正走向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生活
  语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许多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但往往又没有注意到这些思想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结果,学生只会对名人、权威“高山仰止”,对英雄、伟人“敬而远之”,而实际上并没有缩短与他们的思想距离和感情距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鉴好的思想,为己所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比如,在上富兰克林的《美腿与丑腿》一文时,教师可以用一道有趣的心理测试题导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题:假如你发现地上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答案大致分为四类:A、戒指、宝石等贵重之物;B、瓶盖;C、玻璃碎片;D、硬币。——选“D”,心态最为乐观、健康,幸福指数最高。
  亲身投入心理测试的学生们,最终会发现,大家的幸福指数普遍不高!而选“玻璃碎片”的悲观者却为数不少!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要想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就要像《美腿与丑腿》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多关注他人的“美腿”,多关注他们的优点、长处,多发现生活的美好,如此,方能乐观面对人生,幸福人生。
  教师的一番因势利导的教育,让学生兴致盎然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心态的重要,还让那些易于烦恼,陷于自卑的学生,有所触动而学会反省,学会改进。在课外拓展时,教师还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专著,如美国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帮助学生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获得较好的人缘。而另一方面,语文的“思想”一旦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的价值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又比如,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思想时,有些学生对他弃官归园田的人生选择不可理解——谁愿意过穷日子呀!这时,切不可用“品格高尚”的高帽,一言以蔽之,这只会疏远陶渊明与学生的距离。可举一简单有趣的故事与之参照,调节气氛,吸引学生。
  话说一个农民,在深山里耕作,夏日炎炎,又渴又饿,于是,他长叹一声,感慨到:“假如有一天,我当上了皇帝,我要在东头,放一壶水,在西头,放一锅粥,耕田耕到东头,渴了,就喝口水,耕田耕到西头,饿了,就吃一口粥。”
  天呐,当上了皇帝,竟然才这样!学生哄堂大笑。当然,笑之余,立即感受到了这个农民的愚昧和可悲。“那么,同为农民,陶渊明会不会如此可笑呢?”教师点拨。“当然不会。”学生回答。“那为什么不会呢?”“陶渊明决不会那么见识狭隘、浅薄无知。”“是呀,同是种田,陶渊明能感受到自然的宁静,草木的生长,能吟出‘带月荷锄归’的绝美佳句,能享受‘心远地自偏’的诗意人生,而这位农民却不能。”教师总结。学生最终感悟到,重要的不是做什么工作,而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思想、觉悟,而不同层次的思想、觉悟,决定着他们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学习陶渊明,让学生坚信,即使捡垃圾,也要做到“最清洁、最卫生、最环保”;即使养鱼,也要将鱼养得“最鲜活、最美味、最健康”;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像比尔·盖茨那样,“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哪怕我不名一文,我也能赚到钱!”陶渊明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积极的“思想”导向学生,让“思想”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为生活服务,而不是让学生顶礼膜拜,无法触摸。
  最后,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还在于以“情”怡情,让学生的心更细腻易感,更知珍惜、感激与仁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让鲁迅的悲愤与柔情浸入学生心田,让《陈情表》感人肺腑的孝心荡涤心肠,让一片唐宋的落叶引发学生的诗情,让《我与地坛》中的一个身影牵扯学生的神经。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文章中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捕捉、感知生活中相类似的细节,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情感的润泽。也许,学生以前不能觉察到的爱,在文学情感的启迪下,慢慢就能觉察了。
  总之,突出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值”,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听课,乐于听课——即便不是为了分数。当然,语文学科的各种实用性,若能与趣味性相结合,那就无异于锦上添花了。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地接受意义”,课堂效果至此,也算是一种境界了。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高中。

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