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考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找到这种文体结构的规律性。如果能从思维的规律安排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也就有章可循了。
【关键词】高考 议论文 结构 规律 思维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考生在考场上写作的首选文体。可高考这么多年了,高三学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尤其是如何理性地、科学地安排结构使其更加富有逻辑条理性,还是没有真正弄清楚。不少考生写的议论文,你把第二段调整到第五段也没什么关系,把第六段放置第三段也一个样,把第四段改至第一段也可以……
因此,本文试从可让高中生具体可操作的一个角度来给高中生解读议论文写作的结构问题,让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原理以及结构规律,以期对高考考生有实质性的帮助。议论文的结构应分为六个部分:
(标题——点明主旨)
一、开篇——运用演绎论证方法,从共性到个性阐释直接切题。
二、展开——运用类比论证方法,从个性到个性阐释横向展开。
三、深入——运用层进论证方法,从现象到本质阐释纵向递进。
四、引申——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面到反面阐释对照剖析。
五、揭旨——运用因果论证方法,从原因到结果阐释本源探溯。
六、结篇——运用归纳论证方法,从个性到共性阐释照应收束。
这六个部分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是呈现出一种逻辑条理性的,是不可以随意调换顺序的。
为什么如此安排?我认为这里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原理以及相对科学的结构模式。我们只有弄清了原理,才可以让考生理性地进行写作;只有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结构模式,学生才可以科学地处理结构。
一、开篇——运用演绎论证方法,从共性到个性阐释直接切题
人类认识了一个一个的客观事物,慢慢地发现某几个事物有共同点,于是人们从这几个事物中归纳概括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原理。当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事物,觉得它与我们先前认识的某几个事物也存在着共同点,于是人们又可以运用我们先前掌握的一般原理来推理认识这一新事物,这就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存在于共性事物之中。议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命题老师给我们考生的作文题目,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一个作文内容对于大千世界、大万世界、大亿世界来说,它只是一个个别现象,一个特殊事物,我们要认识这一个别、特殊现象,当然首先就需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演绎论证开篇的道理了。
如,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谈了三个在不同情况下创造发明的材料,实际上它还是个别现象,那我们就可以从众多发明创造的富有共性的一般原理中来剖析这一个别现象:鲁班手被带刺的草划破,发明了锯;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了一下,就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宇通客车老总常苦于买不上火车卧铺票,就萌生了要造卧铺客车的念头。他们都是从偶然中悟出了必然的道理,因而他们才有成功的结果。作文材料中的三个人也是如此。我们从哲学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性角度出发,就可以推理出本次作文中三个人的现象是让考生谈偶然性中蕴寓着必然性、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的道理,进而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这就是运用一般原理来剖析推理个别现象的道理。
演绎论证开篇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开头、如何切入、如何引出话题的演绎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开始。
二、展开——运用类比论证方法,从个性到个性阐释横向展开
高考命题老师给的作文材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考场作文又不能只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甚而还必须揭示普遍的生活意义,这就需要考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由命题老师所给的材料横向展开,从个性到个性,找到生活中与作文材料相同的另外的现象来分析,以求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进而揭示出普遍的意义。类比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网上展开的深阅读浅阅读的大讨论。对这个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就可以联想到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专业方面都是深阅读,而在相关的知识领域就只能是浅阅读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深阅读和浅阅读是辩证的统一,怎么可以片面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呢?联系到生活的更多方面,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统一,对学生是表扬好还是批评好?对问题是正视好还是回避好等等,这就是类比论证。我们可以就作文材料一个问题展开到生活的更多方面,视野打开了,问题拓展了,普遍意义也就自然显现了。
类比论证展开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承接开头、如何横向展开进行联系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继续。
三、深入——运用层进论证方法,从现象到本质阐释纵向递进
人们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这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特点,而议论文更应该体现这种逻辑性。我们从一般原理推解一个个别现象,再从一个个别现象推解一类现象,然后再剖析这一类现象的本质性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了横向能展开,纵向能深入的逻辑特点了。层进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只有认识了这一个性事物的本质,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一个性事物。
如: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谈中国崛起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从演绎论证、类比论证一步步过渡下来:世界各个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一个过程——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凝聚→民族奋争的历程→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使命的担当。这就是一般原理。由此我们来推断中国的崛起,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是第一步演绎开篇。第二步,类比展开,我们可以再举以色列的崛起的例子分析,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崛起和我们中国多么相仿。第三步,到此我们就可以层进论证深入了:各大国崛起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求更为广阔而长久的生存空间,是为了更多的担当人类和平和发展的使命。这一层面已由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的现象罗列而进入到层进论证的本质揭示了。
层进论证深入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深入进去、如何纵向深入进行逻辑性递进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深入。
四、引申——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面到反面阐释对比剖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矛盾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利,也必然有其弊,这就是唯物辩证法。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学会对一个事物全面分析:既分析它的利,也要分析其弊;我们要分析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对利的分析能更显其利,对弊的分析能更显其弊。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合理地进行推理,使正确的越显其正确,使荒谬的越显其荒谬,这就是对比引申。而且,我们一定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达到凸显一方的目的。对比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如,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它是谈太平洋一个小岛上一群小绿龟的命运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对比分析:一群小绿龟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只小绿龟身上的结果会怎样?一群小绿龟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结果又会怎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依赖,依靠利少弊多,这群小绿龟的命运只能是死亡;而自立,自强利多弊少,这群小绿龟的命运必然是能继续生存下去。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学地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方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对比论证引申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全面剖析、如何正反向对比进行辨证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全面。
五、揭旨——运用因果论证方法,从原因到结果阐释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