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8期 ID: 421653

  

张爱玲小说《传奇》中汉语欧化成分研究

◇ 崔蓉蓉

  摘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语言上鲜明的个人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广泛使用在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 欧化 词汇 语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之风渐起,白话文运动如疾风迅雷而至,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在张爱玲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中,欧化成分对形成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一、词汇和词法的欧化现象
  随着翻译作品的大量涌入,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在极大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词汇和词法都呈现出欧化的特点,这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具体表现为:
  1.类词缀的使用。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过渡的阶段,语素义逐渐虚化但并不彻底。在《传奇》中,张爱玲广泛使用了西化的类词缀,如前缀“半”、“非”,后缀“者”、“主义”、“性”、“化”、“式”、“型”等。
  前缀的使用:半西式、半新式、半正式、半开化、非正式、非英国式
  后缀的使用:
  “者”:个人主义者、创造者、物质主义者、拜金主义者
  “化”:艺术化、戏剧化、中国化、立体化、古典化、合理化、半开化、科学化、理想化、体育化、
  在文学作品中,词汇往往起着建构风格的作用,在张爱玲的小说语言里,广泛使用了这些西化的类词缀,它们不一定参与词义建设,却有建立西化风格的作用。
  2.大量使用音译式造词法
  在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中,广泛使用了音译式造词法,如:
  罗曼蒂克、马达、冰淇淋、爱克司光、赛璐珞、水门汀、乔琪纱
  “罗曼蒂克”、“马达”、“冰淇淋”、“爱克司光”、“赛璐珞”、“水门汀”、“乔琪纱”分别源出于英语romantic,motor,ice cream ,X-ray ,celluloid ,cement和Gerogette。外来词的使用,与类词缀的大量使用一样,良好地表现出欧化的文字风格,为张爱玲中西合璧语言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表示复数的“们”的用法的扩大
  在古汉语中,“们”字表示复数可以有两种使用情况:一类是“人称代词”+“们”, 如“你们”、“他们”、“咱们”、“我们”,这类组合既可用在对话中,亦可用于叙述部分;第二类是“特定群体的称呼语”+“们”,如“老爷们”、“夫人们”、“姑娘们”、“小子们”。后来受到西文的影响,第二类用法不仅可以出现在对话中,也可以用于叙述部分,甚至可以用于泛指的人,如“人们”,“们”的用法得到了扩展。
  4.副词后缀“地”
  张爱玲小说中欧化语言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副词后缀“地”区分所有关系以及形容词的“的”,如:
  毛立士把一只手臂兜住愫细的肩膀,把她珍重地送了出来,扶上了车。(《第二炉香》)
  她想去吻他的脑后的短头发,吻他的正经地用力思索着的脸,吻他的袖子手肘处弄皱了的地方(《第一炉香》)
  5.表进行的“着”用法的扩大
  随着频繁的语言接触,受西方文法的影响,“着”的进行体用法在五四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度作为“摩登”风格的标志,过度频繁地任意附加在动词之后,甚至是那些不能够用作进行体的动词也不能幸免。
  二、句法的欧化
  1.修饰语加长
  主要体现为定语的加长。2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语言的接触,受西文复杂从句的影响,汉语的定语结构日趋复杂,多层定语的现象比比皆是,有时一句话中还包孕着从句,定语的长度也就变得越来越长了,如:
  复杂的定语:
  他父亲聂介臣,汗衫外面罩着一件油渍斑斑的雪青软缎小背心。(《茉莉香片》)
  这畏葸的阴沉的白痴似的孩子。(《茉莉香片》)
  西文中因为有定语从句的表达方式,可以将短语定语和从句定语后置,因此一个中心词可以带上复杂的修饰成分而不会显得“头重脚轻”,而对于汉语而言,没有这一类可后置性的结构,中心词的修饰成分都只能统统堆砌在前面,因此就会产生繁琐冗长的定语,因而长定语也成了张爱玲欧化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2.“被”字句增多
  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中,指出古代汉语“被动式所叙述的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并非一切的叙述句都可变为被动式。现代欧化的文章里,就不依照这一种习惯了;因为凡西文能用的,中国人也跟着用(尤其是翻译)”。指出了“被”字句适用范围的扩大,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3.共用成分
  二十世纪初,随着频繁发生的语言接触,西洋文法随翻译作品介绍到中国文学界,汉语中的欧化表达方式不断涌现,成分共用就体现了典型的西文语法特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多个动词共用一宾语;多个助动词共用一中心动词;多个状语共用一中心词,如:
  小寒迅速地,滔滔不绝地说道……(《心经》)
  宗桢迟疑了一会,方才吞吞吐吐,万分为难地说道:“我太太──一点都不同情我。”(《封锁》)
  4.新记言方式
  中国传统的记言方式惯于把发语者置于说话内容之前,而伴随着小说、戏剧等新式文艺作品的兴起,对话高频率地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发语者和讲话内容的位置也出现了更多、更灵活的形式,发语者可置于讲话内容中间或者之后,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省略发语者。
  5.包孕句的大量使用
  这种欧化结构最终在现代汉语中固定下来,在张爱玲这一时期的小说语言中就常有相当复杂的包孕句出现。古汉语因为擅长用短句铺排,故行文风格往往凝炼简洁,而欧化风格十足的包孕结构却是有机组合、化零为整,其句子包孕结构的复杂程度正反映了思想的综合程度,无疑更加有益于细致的描写和缜密、理性的推断论说,这就大大促成了张爱玲小说的现代风格。
  6.关系连词、介词表面化
  在古汉语中,纯表语法关系的词是很少出现甚至不出现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习惯于藏而不示,而在欧化的现代汉语里,“但是”、“即使”、“不但”、“而且”、“因为”、“与其”等等表示关系的连词则变得不可或缺,起到标识语法关系的作用。
  关系连词和介词的表面化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精密的一个体现,这种欧化的表达方式把原本隐含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明示化,使语法关系更加明晰。
  7.语序变化
  语序在语言接触中是最容易被借用、吸收的句法特点,在二十世纪初,受五四时期大量西文译著的影响,出现并普及了很多汉语中原来不能用或者不常用的语序。在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得最明显的是状语后置和主从复句中的从句后置。
  8.主语使用增多
  主语的省略是汉语句子的一个普遍现象,有的句子主语隐含其中,只要能意会就不必讲出来,类似“起雾了”、“到站了”这类句子,主语不必言明;另外在叙述中,主语也常常承前省略。受英语中每句话都必须有主语的影响,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主语的使用明显增多了。
  三、小结
  欧化成分使汉语增加了许多新词和新的表现手法,句子的附加成分增加,定语、状语加长,新句式出现,语言的表现空间得以扩展,容纳信息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在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中,大量新词、表达法、联结词的频繁使用,使句法结构变得更加精密,尤其在描写和论述性的文字中,欧化的语法使描写更为细致。欧化语言极大地彰显了张爱玲小说语言地时代风格和现代意味,提升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功能,使复杂婉曲的表达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周祖谟.语言文史论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张爱玲小说《传奇》中汉语欧化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