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与情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批评思想和作者劳伦斯对人类与自然、生态与工业文明之间关系的精辟阐释。小说体现了劳伦斯的生态意蕴:人类应该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工业社会前自然景物的描述以及工业革命后自然环境的破坏,揭示了只有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努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生态思想 《儿子与情人》 自然 工业革命
一、引言
著名的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中创造了大量文学作品和诗歌。其中,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揭露和批判了由于工业发展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污染;二是表达了对社会地位的强烈自卑感,渴望挣脱所属阶级的枷锁;三是描述了对婚姻与性生活的矛盾和迷茫,深刻、形象地挖掘了人性中隐秘的“恋母情结”。本文着眼于分析小说中的第一个主题,揭示只有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努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生态家园的道理。
二、生态批评主义与文学
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最先以“生态批评”概念明确地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把生态批评定义为“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的核心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生态批评主义在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王岳川认为生态批评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中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问题为主,力求在作品中呈现人与自然世界的复杂动向,把握文学与自然环境互涉互动关系。二是生态批评从生态文化角度重新阐释传统文学经典,从中解读出被遮蔽的生态文化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从总体上看,生态批评既是“文学性”研究,又触及到“生态性”问题。生态批评主义赋予了文学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批评对于引导人们关注自然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从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儿子与情人》中的生态思想剖析
劳伦斯在小说中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倡导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一)热爱自然
劳伦斯对大自然的衷爱与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有关。清澈的小河、蓝蓝的天空以及带着芳香的泥土深刻在劳伦斯的记忆中。劳伦斯对大自然的情感在《儿子与情人》中有细腻、深刻的表达,文中多处描写了他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例如文中写到:“对面伸出花园的旧红墙,墙头满是大朵大朵的葵花,花儿欢快地俯视着拿着东西匆匆赶回家去做饭的女人们;山谷里长满谷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的小山上,是安娜利森林,幽暗而神秘。”在他的笔下,一幅幅田园诗式的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废弃的古堡;绿油油的充满了青草的芳香气息的土地;鸽子轻柔的鸣唱----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活力,既生动又可爱。
(二)尊重自然
大自然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人类不仅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生存资源,而且利用自然的力量发展社会经济。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审视人和万物,提倡人们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具有净化人类心灵的奇异功能。小说主人公保罗在母亲死后,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使自己安静下来,“在他眼里,黑暗是十全十美的,能够让人理解,也能让人安宁平静,他可以毫无忧虑地让自己沉浸在黑暗中。”
不仅如此,大自然也处处开满爱的鲜花。在描写主人公保罗和米丽娅姆相恋的过程中,劳伦斯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描写大自然的景色以及在这美景中人的感受。“于是,在这种微妙的奇妙关系中,在他们对大自然的共同感悟中,他们的爱情萌芽了。”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对自然的讴歌呼吁人们用爱自己的心态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弗里达曾评论说:“劳伦斯在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强大的内部力量,在他眼里,大自然是最公平的,不以财富多寡来评判世人。”人类如同大自然的孩子。在劳伦斯看来,大自然这位母亲不仅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而且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物质保障。因此,他一再强调,人类应该热爱并尊重自然。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劳伦斯认为,人类首先要把自身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这对于在当今有些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人们总是忙忙碌碌,永无休止地忙着工作、吃饭、睡觉。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并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只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的身心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充足的养料。其次,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待自然,衡量自己。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类总是把自己当做自然界的主人,企图征服自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甚至破坏各种自然资源。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煤矿业的繁荣,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主人公保罗一家居住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变得脏乱不堪。“林荫道外面是细细的铁轨。旁边小的跟玩具似的火车头在冒着烟。运河就像银色的带子从黑乎乎的土堆间流过。远处,河边密密麻麻的房子看上去黑乎乎一片,像毒草丛一样。”在日益喧嚣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冷漠、混乱。“对地球环境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其本身,而是人类的无知。如果人类对于环境保护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那么人类就是自掘坟墓。”
作为生态批评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劳伦斯对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痛恨工厂的繁荣,鄙视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劳伦斯深情地描写了工业化社会开始之前的优美景色:“……紧挨着树林有一个苹果园。篱笆下有一个深深的池塘。几头奶牛站在树荫下。农庄和农舍形成一个四面形的三边,都沐浴在照相树林的阳光下。这里一片宁静。”工业社会开始以后,这如画般优美的景色只能成为人类的一个美好的回忆。“……这里发生了巨变。那里有了六个矿井,就像六个黝黑的大头钉一样,由一串链子般的铁路连接了起来。”劳伦斯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出工业文明带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
四、结语
呼吁人类保持生态平衡是小说《儿子与情人》的主题之一;文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是这部小说成为不朽之作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看到了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人类只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力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行为中做大自然的朋友,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美好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Albert,Gore.Earth in the Balance: Ecology and the Human Spirit[M].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92.
[2]Lawrence,D.H.Sons and Lovers.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Myerson,Joel.The Cambridge Companion Henry David Thoreau[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弗丽达·劳伦斯,姚暨荣译.不是我,是风[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5]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下篇).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