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8期 ID: 421631

[ 周倩 文选 ]   

简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 周倩

  摘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后期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将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体现到作品当中,剧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任何流行于欧洲舞台上的谋杀等意外情节,他将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描写得入木三分,打动了无数观众。奥尔尼描述的这种种画面是现代人生存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不正常的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梦幻家园,但梦是短暂的,痛苦和悲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迫使他们不得不去面对。
  关键词:生存 苦难 悲剧 梦幻家园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其中,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以多变的创作风格,深刻的思想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的戏剧创作表现了极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悲剧意识,其中,家庭悲剧占了绝大部分,作者力图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表现现代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精神的迷惘、无助。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后期代表作,是一部“凝聚着血和泪”的自传性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各个成员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矛盾,并引导读者探索“这个支离破碎、丧失了信心的时代”后面的深刻意义。
  一、凄惨的人生
  奥尼尔认为,“戏剧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一出悲剧”,剧情一开始,奥尼尔便为读者展示了泰隆一家混乱、压抑的生活状态。在1912年8月的一天,早上八点半,玛丽的毒瘾再次复发,疼痛难忍,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埃德蒙被确诊为肺结核,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无法治愈的。父亲泰隆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情感,玛丽在毒品中想象着自己的梦幻家园,而他的长子沉浸于诗歌中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一家人都在恩怨情仇中挣扎地活着。
  剧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一位清纯美丽并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商之女,曾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当她爱上了演员泰隆并决定要嫁给他时,她的悲剧命运也由此开始。玛丽跟随着她的丈夫四处奔波,住在脏乱嘈杂的小旅馆,火车也破烂不堪,从来没拥有过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就在这种困顿的生活中,她生下了自己第二个儿子,但在如此的境况,孩子得不到母亲悉心的照顾,在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吝啬的泰隆在玛丽生产的时候请来了一个庸医,使得玛丽身染疾病,泰隆为了省钱,用吗啡来给她止痛,使得玛丽逐渐染上了毒瘾,不可自拔。
  父亲泰隆是一个不得志的演员,四处奔波靠商业演出赚钱,放弃了自己曾经的艺术追求,时时陷入懊悔之中。他视钱如命,将患病的次子埃德蒙送进了疗养院,以便使自己节省开支。这个在舞台上慷慨大方,正直宽容的男人,在现实中却大相径庭,这种行为引起了全家人的公愤。
  长子杰米放荡不羁,一无建树,浑浑噩噩度日。次子埃德蒙身患肺病,整日忧心忡忡,内心敏感多疑。
  一家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渴望沟通却又互相防范,渴望温暖却又彼此伤害。
  这部作品通过泰隆一家展现给大众的现实生活是一个苦难的地狱,幻想中的美好化为泡影,人生中的苦难在所难免,但是苦难能否将人打倒则取决于自己。玛丽的一家,就好像是被一只手操控着,一句话道出了玛丽的心声:“我们大家无法抗拒生活,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事情就已经发生了,你就顺着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在你自己和理想之间一条鸿沟已经筑起,可这时你已经失去了一个真实的自我。”[1]苦难不仅摧毁了人们的理想,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支配着人们的命运,人们可以进行反抗,但反抗是徒劳的,人们的自信心逐渐地被消磨殆尽,绝望占据了人们的整个身体和思想,现实世界的残酷把人们拖向了地狱的深渊。
  二、痛苦的边缘
  在痛苦的边缘,恶魔伸出双手推了一下,人们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认识到自己已经再没有希望,这就是在当时西方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奥尼尔说:“旧的上帝死了,科学和物质主义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新上帝为残存的原始宗教本能找到生存的意义,抚慰对死亡的恐惧。”[2]上帝死了,人们失去了信仰,渐渐地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人们被生活的苦难所折磨,精神一片荒芜。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精神上可以寄托的物体,这样,在这个世界上就毫无生存的意义可言。
  在此后的剧情中,失去了信仰的泰隆一家人,在这现实中的苦难中苦苦挣扎,玛丽经常自我折磨地回忆着自己挫败的人生,无休止地在圣母面前祈求宽恕,但是她内心错乱的矛盾使她时时陷入绝望,变得歇斯底里,认为一个既撒谎又吸毒的恶魔,圣母是不会因为她祈祷了几句祷文就会宽恕她的。剧情的最后,玛丽边走下楼梯边哭诉着寻找自己的东西,其实她什么都没有丢,只是在寻找心灵上的依靠。精神上失去了信仰的力量,身体就成为了一个空壳,得不到任何的拯救。
  泰隆作为一家之主,整日为生计操劳,在金钱上斤斤计较,为了维护妻子的白日梦言不由衷,面对儿子的怨恨和指责极力为自己辩解,身心疲惫。
  杰米没有固定职业,放荡不羁,愤世嫉俗,严重的恋母情结使他与父亲对独占母亲的爱进行激烈争夺,对父亲的自私与吝啬极度厌恶,父子针锋相对,根本无法沟通。埃德蒙由于身患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对前途悲观失望,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一家人在痛苦的边缘苦苦挣扎,拼命寻找着各自的救赎。
  三、对现实的逃避
  处于绝望中的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但是,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精神上来说,这都是荒谬的无济于事的,于是人们只能靠幻想来拯救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幻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这种虚假的安慰只是短暂的,幻想只能去支撑一时的生命。
  剧情中,玛丽依靠吗啡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在那一刻,她是快乐的,她进入自己的幻想当中,想象着自己还处在年轻时代,扎着青涩的马尾辫,穿着结婚礼服,挽着自己丈夫的胳膊,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时代。
  第二幕,泰隆和他的儿子开始酗酒,其中埃德蒙的一番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咱们喝酒是为了把一切都抛到脑后去…… 永远沉醉吧,这是唯一要紧的事,别的什么都无所谓。要是你不想感受到时间的可怕重负,把你压垮在地,碾为尘泥,那就该长醉不醒。”[3]现实是永远存在的,无论怎么逃避,它都存在你身边,如影随形。   玛丽逃到吗啡里,父子三人逃到酒杯中,但这些都无济于事,他们时而互相责怪,立刻又自悔自责,一家人就在爱与恨、同情与厌恶、责难与宽恕、希望与失望、梦幻与清醒中从清晨走向黑夜。
  另外,剧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最多的意象就是雾。玛丽特别喜欢雾,因为雾能蒙蔽人的双眼,让自己认为谁都看不到你,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它遮盖了真正的现实。当雾随风而散的时候,也是现实呈现在人们面前之际,心已死,只能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中游荡。
  奥尼尔的悲剧意识在其创作的后期表现得愈加强烈,作品的主人公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只能借梦幻进行逃避,梦幻生活的美好麻痹了他们的神经,让泰隆和他的家人在这虚幻的美好中情不自禁,互相吐露心声,让这个病态的家庭得到了一丝温暖,但黑暗的现实随即将这种温暖的情感击得粉碎,让他们彻底坠入深渊。幻想的美好更加凸显了现实的残酷冰冷。
  四、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整部作品充满了沉郁压抑的情绪,自传式的内容直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看不到曙光,只有无休止地互相折磨。在这种痛苦绝望的生活状态中,他们苦苦寻求着希望,寻求着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该剧结尾时,玛丽进入了吗啡的迷幻状态,以大段的舞台独白追忆少女时代的生活和理想,其他三个人同时放下手中的酒杯,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这一情节透露出的爱和温暖,成为作品中唯一的暖色,而这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个人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时,然而他的成就正表现在斗争中,在他的意志上。”
  奥尼尔作为一位悲剧大师,对现代人在困苦中精神困境的支撑进行了深刻地探索,若没有爱,没有亲人之间那一丝丝的温存,剧中的人物就失去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一切希望。在信仰缺失,思想混乱的现代社会,彼此之间的爱与信任就成了人们唯一的生存之路,也是人们渴望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奥尼尔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灵魂迷失的生存苦难和绝望的根源,探索了人类抗争荒诞、缓解心灵痛苦的途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在困扰中执著的理想。作者传达出的信息就是以爱为基础,使人与他人、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人性本善,这也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尽管泰隆的一家恩怨情仇错综复杂,但一家人在互相宽容、互相原谅中得到了爱的升华,虽然生活的困苦并未改变,但爱在他们心中从未泯灭。《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堪称美国现实主义剧坛上的一部杰作。
  参考文献:
  [1]郑贤军.一部血和泪凝结成的剧作——试论光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移》的悲剧根源[J].采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汤卫根.灵魂漂泊的历程——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翟》中的生存取向[J].外国文学,2002(3).
  [3]王玉华.由《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论臭尼尔悲剧的寻家主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0(4).
  [4]张冬梅,谭东峰.寇艳艳《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原型批评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3).
  [5]高洋,潘惠霞.评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高唱酒神的精神的一曲现代悲歌[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
  [6]韩文进,刘燕.尤金·奥尼尔之《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道家思想[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简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