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8期 ID: 421610

[ 阳利平 文选 ]   

论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构想

◇ 阳利平

  摘要:在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的语文教育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语文教师教育的发展之路,是综合性大学教学改革的一项任务。这种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明确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特定任务,重新规划业务培养要求;确立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设置,健全教学组织管理系统;确定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的方法与途径,改进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语文教育专业 教师教育 教学改革
  一般认为综合性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专门性人才”,这种人才直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而教师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专门性人才”,这种人才所要求具备的素质是既要了解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了解一般原理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实践领域范围的应用。但现行综合性大学中的语文教育专业,其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综合性大学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语文教育本应具有的师范性缺失,也使得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其对基础教育的服务与引导功能。因此,努力探索一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语文教育专业的创新之路,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这种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语文教育专业的特定任务,重新规划业务培养要求
  由于培养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语文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学校的语文教师,而与此相关的综合性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重在培养能从事文学评论与写作、编辑、新闻、文秘和其他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在以往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语文教育专业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就是“摆脱师范框框”“向综合大学看齐”,缺失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和时代性。因此,我国综合性大学中的语文教育专业要办出具有师范意味的个性与现代化特征,就必须依据对基础教育师资知能素质要求,重新规划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现行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业务要求来看,同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样,对语言学科、文学学科两个基础性学科系统的要求构成了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要内容。而“语文”并不简单的等于“语言+文学”,“语文教育”同样不等于“语言+文学+教育”。“语文”实际上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在内的多元学科体系,综合大学里的语文教育专业应当是一个以培养语文师资的学业门类,其业务培养要求的核心应当是从事语文教育所需要的知能素质。又因为“教育的实质被认定为人的社会化”,因而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语文教育专业就必须以适应未来社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确立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设置,健全教学组织管理系统
  在综合性大学中,要凸显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教育性)与高教性(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授予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又要满足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语文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与“语文教育专业”的比较为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教学生学好语文”为指向,而“语文教育专业”是以“教学生教好语文”为目标。教学生学好语文,是指通过对语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学生教好语文,是指在总结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语文教育应用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综合性大学的语文教育专业要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就必须强化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教育技术科学、教育方法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现有的语言、文学、教育类部分专业课程,建立以“语文教学”为核心的包括语言类、文章类、文学类、教育类、语文教育类以及其它能兼顾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等课程在内的开放型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建立必修、选修、活动多类并举的开放型课程结构模式。
  三、确定语文教育专业的方法途径,改进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现行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在教学实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除在构成上不健全外,还反映在指导思想上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应用技能训练的倾向。因此,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必须从总体上对该专业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确立完善的教学环节,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动作程序。我国高等院校历来有个偏见,认为一个大学教师,只要有学术水平就行了,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则不怎么重视。但是大学教师与基础教育的教师一样,也要把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大学教师单有学术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据教育规律,遵守教育原则,讲究教学方法。尤其是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是培养教师的教师,因而大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时必须同样具有“示范性”。
  在应用课程教学体系中,课程实践是重要内容。语文教育专业与综合大学其他类似专业相比较,其突出的不同在于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教育实习等课程的实践。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比较重视专业训练,但教育专业训练和教育实习还没有贯穿整个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实践,与学生认识基础之间严重脱节。现行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见习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然而,在这种教学环节中,学生虽然置身课堂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但由于所处角色的不同,因而他们对教的原理、教的艺术等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实际上仍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二是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实习。在学生已经初步系统掌握语文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语文教学实践,进而达到深化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初步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和培养初步的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具有较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思想品德素养,还必须具备较合理的语文专业能力结构。
  总之,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彻底转变该专业的教学观念,把培养新世纪新型语文教师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师资培养规格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不辱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1(7).
  [2]陈黎明.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其改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4).
  [3]刘问岫.当代中国师范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4]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韩立群.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教学体系构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03).

论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