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在繁华背后,我们听到“语文”微弱的呻吟:在真语文教学的旗帜下却充斥着“伪阅读”“伪学习”的现象。其中的一个表现是,语文学习囿于文本中,课外阅读囿于课文中,合作学习囿于课堂中……凡此种种不理想的语文学习状态反射出的是根深蒂固的理念问题:闭塞了语文学习的时空。
针对以上语文教学现状,我们在校内提出了“小学语文‘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谓“三轨运行”的教学模式,是指变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为“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自由读写课、语文活动课三轨同时运行的模式。在增加课型的同时,不增加课时,压缩第一种课型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课时。每周腾出一节课,分别安排自由读写课和语文实践活动课。前一种课重在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理解与运用并重;后两种课重在开阔视野,进行扩展和延伸,在大量积累语言成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三种课型的设置旨在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时空,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贯彻精讲精练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为“启发—自读自练—反馈—小结”。“启发”即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或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或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或提示学习程序、建议学习方法等。“自读自练”是一节课的主要环节。为了确保学习的时效性,每节课中学生自读自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性反馈”,是“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活动。“小结”包含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学习状态、效果等方面内容。
虽然自读自练过程中学生因自身构建能力的薄弱,有时理解浮于表象,难以深入本质,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感悟。因为文本的意义不是绝对的、唯一的,读者的释读也应是主动的意义建构。我们倡导语文教学重视还学生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发现”“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生发。教师重在帮助学生构建自学能力,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积累知识,开拓思维,为课外阅读提供样式。这种“自学辅导”式的课堂教学真正解放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获得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自读自悟,质疑问难,辩驳切磋,课堂上充满了积极的精神活动。
自由读写课,重在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根据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原则,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自由读写课,让学生充分感悟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陶冶情操。自由读写课的核心是“自由”,以利于激发兴趣和发展个性,但“自由”不等于“自流”,教师的“引、扶、放”是必要的。在精选图书和指导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为了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促进自由读写课的质量,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主要形式有“三会”“三赛”“两评”。“三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即朗读比赛、速读比赛、读写知识比赛,“两评”即读书笔记展评、优秀习作展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读写质量,活跃了学习生活。
语文活动课是阅读课教学的延伸,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具体的内容呈现,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有的是单元训练重点的体现,有的则是针对学生特点来确定的。活动内容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学生心中有数,准备充分,活动时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为了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切实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伪阅读”“伪学习”现状,我们在“三轨运行”的实践基础上,再次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的探索经历了从多姿多彩的个性课堂走向“以人为本”的本真课堂;自由读写课不断拓展其深度与广度,形成以“一种体系、两种策略、三种模式、四个平台、五种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读写社区;语文活动课以“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的、以实践体验为主要方式、以虚拟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三个层面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开放的语文教学实践体系,构建了开放的语文学习时空。
开放的语文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质,提升了学生的读写水平。虽然我们的思考与实践还在探索中,但有一个信念一直是坚定的:语文不能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而应恢复鲜活的面目,回归本真和灵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推荐理由
语文学习需要多读、多写、多练,语文教学应该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实践活动。博主在文中介绍的课本精读课、自由读写课、语文活动课“三轨运行”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