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路
我一直坚持“生活化语文”教学。所谓“生活化语文”,简言之,就是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进而牢固地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真正使学生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我的“生活化语文”包括三大系统:课堂教读生活化、说写历练生活化、积累指导生活化。其中,课堂教读生活化这个大系统下辖四个子系统:(1)教读策略生活化,(2)提炼整理生活化,(3)思辨训练生活化,(4)学文悟写生活化。
教读策略生活化,强调教师在课堂教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深读课文,走进课文生活,与作者和作品主人公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充分体验、感受,思考作者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进而真正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运用和文童结构布局的妙处,既到位地学好“文”,也用心地学做人。
提炼整理生活化,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用生命和心灵体验、感悟到的最初那个毛坯式结论,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提炼、加工、整理出来。长期坚持,逐渐自觉地养成好习惯,并慢慢慢发育和提升学生自主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思辨训练生活化,强调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个个契机,点燃学生的思辨火花,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以促进学生自主养成思辨习惯,进而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校到社会,长期坚持思辨训练,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人格。
学文悟写生活化,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懂悟透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实现以教师“教读”促学生“学写”,达到学文悟写生活化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读只有回归生活,才会充满情趣和活力,才会真正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才会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最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的本务。同时,也只有课堂教读生活化了,学生的语文和人文素养的发育和提升才有可能是有根基的和扎实高效的。《老王》的教读方案,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设计的。教读过程中,围绕“那是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绛和主人公老王的内心世界,深入思辨、探究作者杨绛的“幸运”和“愧怍”,进而探究老王的“不幸”。在思辨、探究的同时,还注意融入“学读悟写”和“提炼整理”的训I练,充分体现了我的课堂教读生活化理念。
二、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这堂课,我们就解决两个、口]题:第一,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老王,了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何深意。
(二)师生研读课文,深入对话、交流、探究
1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反弹琵琶,在文末提出问题,进行溯源思辨和探究。
2 提出第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引导学生思辨和探究。请学生在课文里找出老王关心、帮助作者及家人的言行片段。尤其是老王送作者丈夫去医院看病以及去世前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一家的情节,启发学生用心读关键语句,深入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深刻领悟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用: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适时联系“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理解和把握淳朴、厚道、善良的品格。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适时融入以下内容:
老王冒着思想落后、没有政治觉悟、不主动与“反动权威”“黑帮分子”“牛鬼蛇神”划清阶级界线的政治压力,真心诚意与杨绛一家交往,掏心掏肺地关心、帮助他们。这是一种淳朴、善良的品格。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反动权威”“黑帮分子”和“牛鬼蛇神”,没有什么无情的阶级斗争,有的只是真诚、淳朴、厚道地待人,有的是对落难的好人无私无畏的同情、关爱和帮助。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一个很多所谓的高贵者所没有的高尚、独立、淳朴、善良的灵魂!
3 结束第一个问题的思辨、探究,整理结论。
作者认为自己幸运的理由:
(1)自己的生活状况比老王优越(精神领域并不见得优越)。
(2)自己得到了老王真心诚意的关爱。
(3)自己得到了老王的真诚、淳朴的尊重。
(4)自己终于认识到了老王独立、伟大、崇高的人格,终于看到了老王身上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教师同步择要板书,最后给学生时间来认真整理笔记。)
4 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老王是不幸的?
请学生再读关键语段,找到作者关心老王的言行。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适时融入以下内容:
知识分子天生清高,容易居高临下地对待下层劳动者,不肯与下层劳动者平等相融,不能够尊重下层劳动者的人格。所以,对老王的生存状况不去主动多关心。
同学们可以联系当今社会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思考—下城里人和农民工的情感隔阂,或许有助于我们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
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及家人有自闭心理—总怕接触人多会招惹麻烦,待人冷漠甚至有些麻木。所以跟老王总是保持一定距离,用钱打发老王快走了事,不能在人格上给予平等的尊重,甚至根本就没有感受到老王身上的人性光辉,也没有感受到来自老王的真心和温暖。
老王是不幸的。这不幸远不止于他的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不如作者,更多的应该是作者给他造成的不幸——真爱的不对等、人格的不尊重。
写这篇散文是为了忏悔和自赎,是为了真诚地向老王道谢和致歉,是为了赞美来自社会底层的崇高的人性美,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性美的绿洲永存于世间的美好理想。
5 结束第一个问题的思辨、探究,整理结论。
作者认为老王不幸的理由:
(1)老王的身体、家世、生存状况很不幸。
(2)自己比较冷漠,对老王的关爱严重不足,相比之下严重失衡。
(3)自己没有平等地对待老王,没有同样真纯、平等善待他那颗金子般的心。
(4)自己总想着用钱来答对老王,没有给予老王人格上足够的尊重,没有真正认识到他独立、伟大、崇高的人格,没有看到老王身上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教师同步择要板书,最后给学生时间来认真整理笔记。)
(三)课堂练习
1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老王是一个真纯善良、人格高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2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要点:(1)老王病得十分严重;(2)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爱之情;(3)作者对老王感激和赞美。(提示语:很多时候,情感都是通过描写和叙述表达出来的,这句话是作者含着眼泪的揶揄回味,我们含着眼泪品读吧。)
(四)教师小结
人贵在真诚,贵在要活成个善良、淳朴、独立、高尚的真人。老王虽然贱为一个三轮车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活成了这样的一个人,一个灵魂高贵的大写的人。他该得到尊重,该得到崇高的礼赞。今生遇到老王,作者感到幸运,尽管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她和家人吃尽了苦头,但从老王身上,作者终于懂得了什么叫高贵的人生和崇高的人格,真正感受到了疯狂、麻木、冷漠中人性的光辉和温暖。所以,作者感到自己是心存愧怍的,愧怍于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严重不足,愧怍于没有同样真纯、平等地善待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愧怍于自己当时没有给予老王人格上足够的尊重,没有真正认识到他那独立、伟大、崇高的人格,没有充分感受到老王身上所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好在作者终于坦诚地把这一切讲给了读者,向读者袒露了她那颗光明、坦然、超脱、纯真的心。同学们,你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希望大家都能从杨绛的幸运和愧怍中悟得人生的真谛,努力做一个纯真、善良、独立、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