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703

[ 嘉行 文选 ]   

常见近义词辨析(九)

◇ 嘉行

  这里最好用“抚育”
  抚育f^ y& 哺育b^ y&
  2007年6月9日《人民日报》第8版副刊上刊登了一首《致祖国》的诗,诗中有这样几句:
  有两个母亲一样慈祥,
  一个是祖国,一个是妈妈。
  妈妈母亲把我生养,
  祖国母亲哺育我成长。
  这首诗写得很有激情,也很感人,如果把诗中的“哺育”改为“抚育”,那就更好了。
  如果孤立地看“祖国母亲哺育我成长”这一句子,那是不错的。问题在于这一句和“妈妈母亲把我生养”对举,“哺育”一词用得就显得不够精确到位了。“哺育”是喂养的意思,“抚育”是照料培养的意思。既然“妈妈母亲”把我“生养”,当然要“哺育”,不“哺育”,怎么“养”?试想,把“祖国母亲哺育我成长”这一句中的“哺育”换成“抚育”,语意既不和“生养”重复,又有一层“照料培养”的意思,岂不更好!
  话还得多说几句。“抚育”的本义是喂养,也可以比喻为培养教育。如“这条河不知疲倦地流着,滋润了它身边的汤阴城,一代人又一代人就这样繁衍着,它之所以还在流淌着,是不是也有一种追求,它为中华民族抚育出了岳飞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自豪。”(《精神的高地(金台随感)》见2007年9月22 日《人民日报》第8版副刊)“抚育”的对象可以是一切生物,“哺育”的对象范围就比较窄,不包括植物。下面句子中的“哺育”就用错了:“园丁们细心地哺育着公园里的花木。”花木是植物,不用喂养,这里只能用“抚育”。当然,如果是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植物,那就又当别论了。
  
  什么“出笼”
  出笼ch$ lng 出台ch$ t1i
  “出笼”有两个本义,一是从笼屉里取出(刚蒸熟的食物),如“清蒸大闸蟹上笼蒸的火候掌握得当,出笼时蟹壳金灿灿黄澄澄,打开蟹盖,蟹黄如金,蟹白似玉,蘸上陈师傅亲手用姜丝、镇江香醋等配制的调料,送入口中,肥嫩甘饴,再饮上一杯加话梅的加热陈年绍兴花雕酒,更有如沐秋日灿烂阳光般的感受。”(《“蟹”逅美味》,2007年9月29日《京华时报》)另一义是从笼子里出来或取出来,如“为提高应急处理措施,昨天,北京动物园用一只比格犬模拟狮子等凶猛动物出笼,并就此进行了应急安全演练。”(《狗客串狮子出逃被“制服”》,2007年4月24日《京华时报》)
  “出笼”的比喻义多用于贬义,如“‘决议文’的出笼是陈水扁直接插手和施力的结果,是陈水扁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实际步骤。”(《迈向“法理台独”的告白书》见2007年10月4日《人民日报》)现在,“出笼”一词虽趋于中性化,但人们在情感上还是比较难以接受,如“这套被业内誉为‘赣榆模式’姊妹篇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是如何出笼的呢?赣榆县卫生局局长王靖元告诉记者,这套管理系统的建立离不开江苏省妇幼保健中心各级领导的心血。”(《赣榆“遏制”妇幼高死亡率受到卫生部关注》见2007年7月9日《江南时报》)这里说“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出笼”,读者看了,总觉得这个“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很有问题,一定不是好的方案,因为“出笼”具有贬义色彩。
  跟“出笼”近义的中性词是“出台”。“出台”的本义是(演员)出场表演,比喻义是(政策、计划、方案等)正式推出。所以《江南时报》报道中的“出笼”改为“出台”比较妥当。

常见近义词辨析(九)
目录

  •  / 李娜
  •  / 姜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