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717

[ 郝红霞 文选 ]   

随堂片段式作文训练

◇ 郝红霞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作文教学的诟病日益显露。两周一次的作文教学形式机械、枯燥,写作指导与讲评分离,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众多教育者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紧跟文本的解读及时进行一些小型而多样的片段式作文训练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写作训练模式。
  这种写作训练可就课文一段或几段进行,每次只完成一个专项任务,可以学习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学习文中的写法。如语言的学习:模仿《观舞记》中2~5段,用“假如我——,我就要——”的句式写一组整齐而优美的排比句;通过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就有无限的趣味。”一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形式写一段话,学习结构严谨的段落语言。再如写法的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作者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地写出了童年记忆中的百草园之美。学习这一段,可让学生借鉴文中写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结合胡适《我的母亲》中的6、7自然段,可让学生学习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写作对象——人;写作中心——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作方法——以事写人:首先选取典型事例,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最后多角度表现人物(写出主人公与周围各类人的关系)。
  虽然这只是简短的小型写作训练,但也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努力做好以下四点:
  1.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真正发现和把握文本的特点,使之成为写作训练的导火索,切实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2.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指导细致,要求具体。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进行景物描写训练时,应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写校园一角或街边一角;第二运用三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第三至少选取三种以上的景物;第四字数在200字以内。写法指导上应善于总结文本自身体现出来的特点,并加以拓展和补充。如学习《最后一课》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训练时应指出心理描写的几种形式:第一直接的人物内心独白;第二通过动作、神态反映人物的心理;第三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人物心理。
  3.写完后应留时间让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导和评价,不仅肯定优点,更要发现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尽量让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当堂进行“二次作文”,以充分发挥讲评指导的效益。
  4.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每次写作训练中的优秀成果应及时展示出来,使学生体验到被赏识的喜悦。可张贴在墙报、黑板报上,也可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还可将其汇编成册,如《班级优秀习作集锦》等。
  这种随堂进行的片段式写作训练,以经典范文为例,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教师指导与评价及时高效,它会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模仿走向创新。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感受。写作教学之路是一条回环曲折,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只要我们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探索不息,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写作教学之法。

随堂片段式作文训练
目录

  •  / 李娜
  •  / 姜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