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的各种评奖活动琳琅满目。
图书也是商品,为什么不能评奖?于是乎,评。先是分类评,比如,长篇小说、诗歌、戏剧,各评各的。这还好说,有可比性。后来又搞起了夯巴朗的全国图书评奖。那用心诚然是好的,何况可以从出版社“集资”,经费不成问题,何乐而不为,又何为而不乐?
但是,细细揣摩,不免疑窦顿生。
疑窦之一,不同类的图书,内容不同,要求不同,读者不同,效用不同,用什么尺度来衡量其优劣?就像如果把电视机、汽车、烟、酒、鞋子、药品、眼镜等等放到一起,怎么评定哪样该得大奖?
疑窦之二,不同种类的图书,涉及种种学科,哪里去找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式的评委来评定甲乙?
疑窦之三,一年出书四五万种,即便经过初筛、再筛,提名到评委会的,少说也有数百种。即便以每种平均十五万字计,也当有数千万字。不知哪位评委能有时间、有精力、有本事将这数千万字的著作在短短评议期间读完?
看来,这些疑窦不过是杞人忧天。因为那奖年年在评,可见“山人自有妙用”,只有愚钝如我者不懂其中奥妙罢咧。诗曰:
一载新书五万馀,群科邃密各分区。
不知评委通何术,厘定排名竟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