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677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 葛洪波 徐恒春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每周两节作文课,平时的日记、练笔,语文试卷中作文分数几乎能达到总分值的一半,所有这一切均能证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形式流于自由涣散,有的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没有掌握好写作考试的应对策略。下面我就写作考试的三种形式,略谈不同类型写作的应对之策。
  一、命题作文
  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通过审题来确定中心、体裁和材料,然后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中心来安排具体的写法。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考试题目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题目。其形式主要有给出题目的前半部分,如《我熟悉的 》;或者给出题目的后半部分,如《 ,您辛苦了》;或者给出题目的中间部分《 也要 》;另外一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在应试过程中补充完整,并以补充后的完整的题目为命题来写文章。
  半命题作文是介于全命题和自拟题之间的一种灵活多变的作文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要细细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爱好特长,选取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题材和文体,准确地拟定出需要补充完整的那部分题目,然后再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进行审题,这样就可确保不偏题不跑题。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崭新的作文考试形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材料(也称“提示语即引出话题的一段或几段话”)、指定要写的话题和具体的写作要求,其特点是以某个话题(谈话的中心)为基本写作范围,也就是说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谈话的中心,让考生在规定的话题范围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度很大和想象力很强的开放性空间,供考生自行选择,考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表现自己的个性。
  那么,学生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我认为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准”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话题作文为学生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心里的话、真实的话,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写作。因此,在写话题作文时首先应认真仔细地阅读提示或所给材料,读懂其中所暗含的全部内容,不要偏离、远离话题,切不可将话题等同于题目。其次一定要正确选择文体。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目的是让我们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而不是说不需要体现文体特点。三是选材要准。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话题材料,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并能自由把握的材料进行写作,但选材的目的是为了把主题表现的更充分、更突出,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主题进行选材。
  二、“实”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
  真实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学生的情感,只能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学生以学业为生活的主要内容,生活相对单调,只有积极、多角度地观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加大发散思维训练,学习捕捉生活的精彩细节,才能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才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矿石”炼成“金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譬如记叙文的“实”主要体现在记叙要具体、生动上,特别是在细节上下工夫。议论文的“实”主要在“准”的前提下,体现论据的充足性。
  三、“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文也是如此,文贵在创新。那么话题作文的创新,可表现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
  1.内容创新。
  首先是立意要新。对于同一话题应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从中选择最佳角度立意。例如对“雪”这个话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立意: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可以赞美它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可以鞭挞它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也可以鞭挞雪的冷漠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其次是材料要新。作为话题作文更为突出这一点,因为话题作文覆盖面宽泛,学生在取材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那么该如何选取有新意的材料呢?作家浩然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有想到,你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写出来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创新,就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要多留心,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事、物、景,要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内容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的新不是瞎编,而是要有生活。因为题材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文内容一定要真实可信。
  2.形式创新。
  表现为结构创新、语言创新及文体创新。
  (1)结构创新。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模式去写,那么一定会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因此,学生在构思时绝不能只按固定模式来套,要活学活用,不拘一格,一定要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结构安排,力求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2)语言创新。同样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效果。用语讲究,富于变化,可展示学生的语言功底,可使文章“亮丽过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适当引用一些诗词歌赋,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可适当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句,如“记忆中的风筝和秋千,孤寂无边的原野,以及山顶上那座孤零零的小茅屋,仿佛是一根根长长的丝线,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绵绵的乡情与童趣”。可以采用气势非凡的排比句,如“读书真好!它让我足不出户不出门便可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让我穿越历史隧道,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观火烧赤壁,笑曹操败走华容道;读书真好!它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明月,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还可以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口语化的语言、深刻含蓄的哲理句,如“哲学家说,昨天是通往自满大门的钥匙,明天是希望的眺望台,只有今天是人生价值的所在。范进说,回忆寒窗的苦,品味当官的甜,我一定要把握现在。孙悟空说,想想俺老孙除妖灭魔的艰辛之路,俺一定好好享受今天这和平之道。我说,当青春之风拂面而过时,我一定要把握现在,稳抓今朝;当今朝希望的花瓣风干时,我会捧一手清香,无悔地告诉自己:今天很美”。以上这些都是语言创新的有效途径,重在学生平日的积累和练习。
  (3)文体创新。话题作文为学生选择多种文体提供了空间。除记叙、议论外,小说、散文、戏剧、寓言、书信体等形式都可以灵活运用,这将会使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市以“对与错”为话题作文,许多学生以学校、生活为题材,采用一般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体,暴露出生活面窄、生活积累和感悟积淀浅薄的不足。而一篇《错?对!》的独幕剧,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来构思剧情,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富有创新意识,注重全新的包装,怎会不受大家的青睐呢?
  总之,我们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考试的应对策略之外,还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解除畏惧作文的心理枷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培养其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写作中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