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679

[ 李光烈 文选 ]   

2011年高考语言表达新题型透视

◇ 李光烈

  题型一:课文人物颁奖词
  【原题再现】
  (湖北卷)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试题剖析】
  这是一道将一般颁奖词与对课文人物的分析进行嫁接的创新题型。对考生来说,这种题型既熟悉又具挑战性,是考生喜闻乐做的,只要在颁奖词的形式中融进课文人物的思想、精神、形象等内容就可以了。
  【迷津指要】
  拟写课文人物颁奖词应掌握以下几个方法:
  (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颁奖词要以极其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获奖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鲜亮明晰地展示。
  (2)词吻意合,富有特色。颁奖词的风格,或明快,或凝重,或平和,或庄严,力求和谐得体。
  (3)语句清新,文笔优美。颁奖词应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比喻、排比等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法,长短相间、整散结合的句式,做到尺幅之间,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4)言志寓义,饱含深情。颁奖词赞扬的人和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褒扬还是怀念,都应洋溢崇敬之意,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颁奖词的写法。
  (1)总分式。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2)排比式。用排比辞格拟写颁奖词,形式整饬,音调和畅,语势强烈,极富语言美感,极具煽情气势。
  (3)用典式。用与获奖人物有关的典故、名言等将颁奖词灵活地串起来,让读者感到似曾相识的亲切,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4)呼告式。就是用第二称的形式,为获奖人物写颁奖词。这种形式就像与获奖人物面对面谈话一般,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
  (5)对比式。就是将相反相对的两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突出获奖人物的精神品质。
  题型二:人物对话
  【原题再现】
  (安徽卷)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__________①_________。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___________②_________。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______③___________。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
  【试题剖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口头表达中,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属于课改“必修”教材“梳理探究”板块中“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提高考生口头表达的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考查点很有特色。
  【迷津指要】
  模拟人物对话须注意:
  (1)语言要简明。语句要简短,语意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2)表达要准确。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要交代清楚;
  (3)说话要得体。要有礼节,要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对话中注意谦敬措词。
  题型三:拟写标语
  【原题再现】
  (湖北卷)20.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4分)
  【试题剖析】
  这是一道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命题,2011年5月国家颁布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法令,离高考仅一个月,就进入了高考试题,有极强的时效性。由此可见,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可语文。另外,针对此事,学生通过拟写标语,不仅自身受到了教育,而且还向大众宣传公共场所吸烟的危害,让人们养成遵守公共道德,净化、美化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
  【迷津指要】
  (1)拟写标语要紧扣主题,倾向鲜明。
  (2)语言简明,句式简单,易记易诵,具有视觉冲击力。
  (3)语言要得体,语气要委婉、亲切友善、充满人文关怀,让人心服口服愉悦地接受。
  (4)善用修辞手法,做到形式和内容兼美。
  题型四:名著阅读
  【原题再现】
  (江苏卷)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
  这是一道紧扣教材的题目,体现了命题者“尊重文本,回归文本”的命题理念,是一道具有创新意味又颇受欢迎的好题。这道题实际上是对名著文学常识的考查,以往也有涉及,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本道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为“简答题”,难度稍有增加,但更能检测考生对名著的掌握和了解的水平。
  【迷津指要】
  (1)对名著特别是选修和必修教材所涉及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如作者、朝代、国别、体例、流派等要能系统全面地掌握。
  (2)对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要了然于胸。
  (3)对名著中重要人物要能概括和简评。
  题型五:感谢信
  【原题再现】
  (四川卷)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献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6分)
  【试题剖析】
  这是一道考查简短应用文写作的试题,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不曾出现,所以算得上是试题中的“新面孔”。这种形式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对一般应用文的了解和掌握非常有限,更不必说习作应用文了,一旦遇到写一下诸如通知、海报、请假条、借条、合同、感谢信等就束手无策,而这些实用性的文体,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会遇到的,掌握一些简单而基本的常识,大有必要。
  【迷津指要】
  (1)对应用文的格式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把握。虽然本题淡化了格式方面的考查,但并不等于对应用文格式的掌握就不重要,因为格式的正误直接关系到像不像某种应用文体。
  (2)应用性文体实用性强,语言以平实、通畅为主,把某件事情说清楚就行,不必含蓄隐晦,切忌空洞。
  题型六:文言名句解读
  【原题再现】
  (湖南卷)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
  这道题是对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是紧扣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设题的,也体现了回归文本的特点。这道题的新意在于,它不仅仅是像以往那样只考查对经典名句的翻译,了解其大意,还要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这样,对经典的理解就更深入、更深刻了,对经典的把握就更上层次了。
  【迷津指要】
  这道题要求能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进行分析概括,并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评价。做这样的题,要做到: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分析评价打下基础。
  (2)对经典中涉及的重要人物的思想、主张要有大致的了解,比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非攻”等。
  (3)不能就事论事,要有联想发挥,要与现实紧密关联。要能“旧瓶出新酒”、“老路开新车”。
  题型七:选词填空
  【原题再现】
  (重庆卷)19.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___ 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
  本题其实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它的创新意味就在于,在以往类似题型的基础上,加上了新的内容,提高了答题的要求,增加了答题的难度。以往的近义词辨析题大多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给定几组有关近义词的答案,让考生带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别,然后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本题也是给定几个近义词,让考生选择,但还多出一个要求,即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增添了一份理性思考的意味。
  【迷津指要】
  (1)近义词辨析,务必要把握“词不离句”的原则,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意相合”“语气相谐”“语法相配”。
  (2)善于从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方面辨析其细微的差别。
  (3)写出的理由最好是对比的形式,即用此词语的好处是什么,而用彼词语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题型八:概括人物形象
  【原题再现】
  (江西卷)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试题剖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题型以往也出现过,比如2007年湖北卷第21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相对2007年湖北题,本题有所创新,前者是根据具体的文本来概括人物形象,而本题却只是根据一幅画来概括人物形象;前者难度较小,本题难度较大,考生要提取有关鲁迅本人和鲁迅作品的大量信息,并针对肖像的特点,进行综合归纳。对考生来说,这样的题目更具挑战意味,也更见考生课内课外的语文功底。
  【迷津指要】
  (1)概括人物形象,要以事实为据,实事求是,褒贬适度。
  (2)要注意方法,有叙述,有议论,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3)要选准角度。一般应选择人物的重要方面如精神、品质、性格等来进行概括。
  题型九:公益广告
  【原题再现】
  (浙江卷)7.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
  拟写广告词,是近两年高考的创新题,拟写公益广告则是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故此,本题算得上是一道创新题。公益广告是媒体的新宠,是高频出现的一种广告形式。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传播科学理念、正确舆论、高尚精神等信息,来大面积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准和民主法制意识。鉴于此,本题可算是应时之举,可圈可点。
  【迷津指要】
  (1)广告用语要简洁明快,句子简短,以口头语为主,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2)公益广告要注意主题的准确性、严肃性、震撼性以及信息的完整表达。
  (3)注意情感的倾诉,或温情感染,或情理服人,或严厉警示。
  (4)评价广告的创意,可以分析图片内容给人的感受或从构成图片的某一个角度入手进行剖析。

2011年高考语言表达新题型透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