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95

[ 廖妙华 文选 ]   

浅论初中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 廖妙华

   金振邦在《 文体学》一书中提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 ”。文体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而所谓文体感是写作者对文体图式的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运用。
   一、初中生文体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从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就可看出各个不同时期作文教学思想的变化:1963年教学大纲初步构建以文体训练为中心,是追求训练的序列性、系统性的作文训练体系,写作训练按照三大文体,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的训练,这种文体训练体系导致作文训练日益窄化和机械化;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文体作文训练开始被淡化;2001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体知识则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人文性的剖析,多元化的解读,很少注意文体本身的教学。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起着指挥棒作用的中、高考作文大多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且要求文体不限,更是造成了作文教学淡化文体的负面影响,很多老师把淡化文体等同于不要文体,造成大量四不像的作文出现。学生的作文,甚至有导向作用的满分作文中,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是类似快餐文化的‘杂色’作文,或出现记叙文议论化,或议论文记叙化,或散文杂感化的现象。记叙文失去了其动人的感性美,议论文失去其深刻的理性美,散文则失去其耐人玩味的意境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文体训练入手。
   二、学生文体意识养成的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写作教学的规律,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多样化的文体意识,又要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形成强烈的文体感。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辨别文章的不同体裁,对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要有较好的感知力,初步建构起自己的文体意识体系,同时能将阅读获得的文体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写作活动中,使他人的写作经验向自己的写作能力转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策略,教师通过对课文表达形式的透彻领悟, 对各类文章特征的深入挖掘,激活学生文体意识,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文体特征的相关知识,并且下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使学生在读中“悟文感”,写中“出特色”。例如:学习议论文,可以通过阅读、揣摩范文, 从中积累一些有关议论文的写作技巧知识,并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创作。
   第二,要注重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特定的内容决定了所应采用的文体,这是写作的自然之势。文体学习应该是学习写作初期的必经之路,因此要进行恰当的文体作文教学训练。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把作文教学集中于综合性活动学习中,渗透于阅读教学中,但整体上又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作文又是可松可紧的软任务,缺少作文训练计划,没有训练梯度,很多学校从初一刚开始就紧扣中考,中考考什么,就练什么。不去按文体的各自特点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训练,致使学生文体意识不强,文体界限不清。即使有的教师没有忘记文体规范的训练,但也往往是把各种文体程式化,教给学生静态的文体理论知识,长此以往,机械僵化而耗时低效就在所难免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对初中学生而言,应该着重进行记叙文、议论文的文体训练 ,只有先打好这两种文体的基础,才能写好其他文体。教师可以根据初中三个年级所需要掌握的文体要求,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初中生的文体意识,并按年级来分阶段阶梯式地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初中生写作文体意识。
   第三,文体意识的培养应伴随着思维训练。
   写作不仅是运用语言技巧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文体训练的实质是思维训练,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要重视在文体分类训练的框架下有效地发展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思维品质。初中记叙文的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叙事、抒情类写作主要靠的是感性认识,要从培养学生的感受、感知能力入手,最终使学生能够寓感受于形象生动的描写之中。
   当然,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训练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概括形成主题的抽象能力。潘新和认为,议论性写作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议论类写作主要靠的是理性认识,要对事物作分析概括,演绎归纳,判断推理,这些都需要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文体的本质是一种美学规范 ,虽有其制约的一面, 但教师要让学生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写出“合体” 的文章,否则就会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 ”作文。同时,强调文体训练并不是让学生作文重新回到过去文体模式化的老路子上去,强调文体意识也不是为文体而文体, 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打好文体基础,进而使作文最终达到一种“法而无法”的境界。也就是说,讲究文体意识,并非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训练学生能熟练地驾驭自己最拿手最擅长的文体,这样的训练恰恰是为了更完美地呈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文体意识的目的。简单地说,从“文体意识”不强,到具有自觉的“文体意识”,是写作训练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进步。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奎洋中学(363605)

浅论初中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