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常说十六岁是花季,就像春天里的叶,蓬勃且富有诗意。可十六岁的我,该用什么样的姿势飞翔才能优美从容呢?
一个烦闷的午后,我冲决了母亲唠叨的囹圄,独自漫步于田野的小径。天上飘起了零星的细雨,仰面可触的是它冰冷的美丽。我没有雨中漫步的雅习,于是索性奔到一棵树下躲避风雨。
也许是心有灵犀,虽然这棵大树青枝交错,碧叶婆娑,可我还是一眼就望见了它——一片镶着金边的将枯的叶,在绿意葱茏的浓阴里无力地低垂。几滴雨水打在它身上,使我更清楚地看见它那暴起的筋络;静静聆听,仿佛依稀可闻它微弱的呼吸。我很同情它——严冬都挺过来了,却要在这桃李争妍的春日悄然离去。
不禁一声叹息,可它似乎对我的到来视而不见,依旧那样冷默寂然,让我感觉不到它的悲喜。哦!莫非它和我一样,也喜欢搞自我封闭?
我习惯于把自己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因为在那里不必强装悲喜,可以纵声大笑,也可以泪水依依。寂寞的时候,我会顾影自怜地拥抱自己,安慰自己;忧郁的时候,我会在每个手指上画个笑脸,为自己哼一首外人不解的短歌。我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去收留别人的安慰和同情,我甚至快意于茫茫黑夜里的孤军奋进。
这就是我的世界,只是我不清楚它的内心是否也和我一样孤寂。
这即将离开树的可怜的叶啊,你终究难舍供养你的生母吧。这时候,起风了。树叶被风儿轻轻牵下,跳起一段梦幻般的华尔兹,那美丽而忧伤的弧线,绘成了你生命最后的轨迹。你孤独地停泊在了大地上,就这样被时间提前抛弃。
我小心地捡起那枚凋零的春叶,附在上面的雨水像极了点点斑驳的泪,深深刺痛了我不羁的心。这几天总与父母闹得很僵,倘若我离开他们,又会在何处凋零?
我轻轻拭去它的“泪”,把它托于手心,又慢慢合起。抬头看看天,乌云暗涌,好像要下大雨了,我大步向家走去……
简评:
作者描写的“春天里凋零的叶”,实在是个有点古怪、独特的形象,其上所赋予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初读前文甚至颇觉矫情。但随着文章的渐渐展开,这篇叶子所折射而出的象征意蕴渐渐分明——树叶凋零无以为栖,与父母闹僵的我们,倘若离开他们又会在何处凋零?这是值得许多现代个性少年所不得不三思的。只有多愁善感的孩子,才能听到叶子的语言,才能看出叶与人如此多的相似,也才能将少年的闲愁杂感绘之于形,记之如歌。矫情且矫情吧,真实就好,遇上“叶”的知音,就更幸运了。
指导老师:王俊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伊梦文学社
(2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