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810

[ 孙琴 文选 ]   

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孙琴

   文本细读的提出者新批评派理论家科林斯·布鲁克斯曾经指出,文本细读就是指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文本阅读在证明其自身的重要性、可行性之后,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普遍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文本细读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材研究分析方法、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段的语文教学。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宏观语境入手,体会文章独特之美
   语境在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明白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语境,才能从整体上理解作品想要表达和体现的真正内涵和思想。例如《荷塘月色》一文,看似描写家园景色,唯美的荷塘,迷蒙的远景,但是整个文章的语境却是严肃悲伤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却是在时代的政治底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了解了作品的语境,才能整体把握作品之美,才能体会作品细节里不一样的感情。在了解作者社会背景和所处环境之后才能整体把握作品语境,正如上面所举例,作者面对的正是白色恐怖弥漫的社会现状,彷徨犹豫是作者当时的心境,而那看似美好的荷叶、荷花却正是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写照。
   语境是表达感情和意愿的舞台背景,分析研究语文语言要和所由来的语境相互结合,一旦离开语境,那么语言片段就会被完全孤立,学生们就只能做静态的分析,语言片段在这个时候往往就难以确定其真正的结构意义了。所以文本细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必须从宏观语境入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
   二、从想象入手,超感文本之表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单单只具有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还具有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想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象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只有具有想象力,才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剖析,才能具有创造的能力,而语文阅读就是一项具有想象灵性的创造性活动。
   想象,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文本,了解语境,体会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文章的人物刻画、环境构思、关系维系,都远远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如果单单靠老师的讲解和自身的阅读,难以真正体会其所表达的寓意,也不能领会其主旨。而这时如果能够通过想象,学生们完全可以在思维空间重现文章故事,勾画细节和重视当时的可笑可恨场景,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充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
   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能力,通过想象可以增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从想象入手,才能超越文本表面,感知其真正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三、从情感比较入手,体会作者之思
   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使用比较法,以突显作者想要表达的重要之处或者感情。而在文本阅读中,教师也要启发学生善于运用比较法理解文章,抓住作者想要表现的着重之处,从而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
   比较法的应用在语文阅读中能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这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例如,《背影》一文,作者着重描写了父亲在爬上地面时的艰难,和自己的身体行动有力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学生们能够抓住这点对比,就能敏感地抓住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也使学生们能更深切感受到父爱的细腻和伟大。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比较文本细读是一个不能缺少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实行这种阅读方法。这不仅能使作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更能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深刻。
   四、从语言入手,抓住文本的根基
   品味语言的独特韵味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语言的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去感悟作品中的文学意蕴。
   语言是神奇的,每一个词语或者是语句的使用都能在文章中体现不一样的作用和独特的含义。如《少年闰土》一文,作者是如何表现我对闰土的好奇和喜欢呢?首先,作者写到“我于是盼望新年”,后来两个小伙伴熟识后,闰土告诉作者如何捉鸟,作者“于是又很盼望下雪”,再后来,闰土要跟随父亲回家里去,作者“急得大哭”,这些语言在文中的运用,得当而准确,把作者对闰土的喜爱和两人的友谊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如果把这些词语和语句稍加提点,就会让学生们对语言的运用更加灵活。
   语言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意蕴,只有把握了语言,才能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意思和感情。语言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最基础的知识,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是我们学习其他一切的前提。
   文本细读法的应用,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使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语文阅读的基础是语言,从语言着手,以感情表达为基础,利用想象的思维空间,把握宏观语境,整体掌握文本,超越文本意义,体会作者的终极思想和内涵,这才是文本细读法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初级中学(224762)

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