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助读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⑤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⑥。”
夫子曰:“小子⑦识⑧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檀弓》下)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②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③ 壹:的确,实在。④ 而:乃。⑤ 舅:指公公,丈夫的父亲。古以舅姑称公婆。⑥ 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⑦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⑧ 识(zhì志):记住。
【赏读】
孔子提出“德治”,孟子提出施“仁政”,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从妇人因“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的悲惨遭遇痛哭于亲人墓地,孔子问其“何为不去也?”妇人却作出“无苛政”的回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使子路问之( )
③ 壹似重有忧者( ) ④小子识之( )
2.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子式而听之 余闻而愈悲
B. 今吾子又死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C. 苛政猛于虎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D. 使子路问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子之哭也
A. 夫子式而听之 B. 今吾子又死焉
C. 愿借子杀之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5. 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 )
A.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以前舅舅死在老虎口中,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B. 本文记叙孔子过泰山侧的见闻,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C. 文章通过对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用对比的方法烘托出“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D. 文章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政猛于虎也”的结论。
参考答案:
1. ①路过②派③的确、实在④记住
2. A (A都表示承接关系,“就、然后”或不译;B于之,即死在虎,兼词/语气词;C比/给; D代词,她/结构助词,的)
3. C(例句:你 A先生B儿子C你D儿女,子女)
4. ①有个妇女在坟墓旁哭,哭得很伤心。②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啊,凶残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5. D(A不是“舅舅”是“公公”B项文中反映的是“苛政”C用的是“反衬”的方法)
【参考译文】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女在坟墓旁哭,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地听,叫子路去问那妇女出了什么事。子路问道:“您这样痛哭,实在好像有重大的伤心的事情。”那妇女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报后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子路说:“因为这里没有凶残的政令。”孔子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啊,凶残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水 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