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圆桌】
父亲的双眸看似平淡如水,却饱含对作者无言的爱。文章文笔细腻,通过回忆父亲的件件小事传达了父亲深厚的爱,作者也由不理解父亲到读懂了父亲的这份爱。原来双眸中传达的并不是大悲大喜,更多的是平淡而深厚的爱意。
谁祝福人,谁念咒,谁挽起了袖口,青冥剑向左,悲伤向右;
谁挽弓,谁舞剑,谁摊开了卷轴,灭神钺向前,年华向后。
—— 题记
烽烟四起的朝代更替,勾心斗角的官场黑暗,始终没有遮住那如诗如烟的长安的双眼。
浑朴的钟声击破了沉睡的都城,古色古香点染了退却铅华的日月。长安,秦砖汉瓦的沧桑之容,暮鼓晨钟的浩然之气,香车酒肆的半酣之意,美人如花的相思之情,在这迷离的目光中,晃动的烛影中,化为一首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尽的诗。
它的眼睛告诉了我,那曾经的帝王业,霸王志,那不曾随生命消失的王者!“秦中自古帝王都”,恢弘壮阔的兵马俑,气势巍峨的大明宫,典雅隽永的长生殿,都在吟咏着一首首千古的帝王之诗;尘封的红漆柱,破碎的琉璃瓦,映着历史的灯盏,向我们诉说着,诉说秦始皇“子孙万代永为帝”的誓言,诉说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气魄,诉说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情景。
它的眼睛告诉了我,那挥之不去的繁华景,向东望去,是黄河水奔流而下,一去不返;向西望去,那是一条比黄河还要伟大的河流。那是一条开放之河,一条交往之河,一条文明之河——丝绸之路。它让长安成为了世界经济文化中心,让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在这里拥抱握手。它为大汉、大唐赢得了一个黄金时代,为它的起点——长安赢得了几百年的盛世繁华。
它的眼睛告诉了我,那一位位如流星照亮寰宇的文人。骊山的晚霞,灞桥的柳絮,染红了多少名士先贤璨若星辰的智慧,拂尽了多少文人骚客风花雪月的浪漫。曾经笙歌不夜城,阅尽长安遍地诗。“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是长安永不落幕的繁华;“漠漠轻阳晚自开,青天白山印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是长安永远绽放的旖旎;“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是长安永远凄美的醉意。在这诗韵中,仿佛自己成为了这诗中景、画中人。
多少年过去了,在这城市里留下了多少诗人的足迹,又留下了多少美丽的故事。风化的朱阁楼台留不下任何痕迹,唯有那浓浓的墨香诗韵随着清澈的渭河水从古到今一直走来。落日下的长安掩映在晚霞的每一个碧瓦飞甍,每一块青色墙砖中,化为一幅精美的画,流淌的诗。
长安,我喜欢你的眼睛,清澈单纯,可惜不懂你的双眸诉说的到底是什么。帝王业,繁华景,诗文韵,那只不过是过往,你要告诉的是一段亘古不变的历史,那沧海桑田的变化不过是时间的一个转瞬。
今天,秦的霸气,汉的大气,唐的英气依旧氤氲在这座古城的每一粒尘埃中,繁华落尽的长安啊,让我夜夜与你相依相偎,烈烈风骨长在汉唐,是一首永远骄傲的诗。
(指导老师:虞 群)
(本文系本届大赛初中组一等奖作品)
【作文圆桌】
长安就是读懂历史的眼睛,历经千年沧桑,而这眼睛依然清澈单纯。作者选取古城长安作为视角可谓大胆之举,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评奖者说】
关于眼睛,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说法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龙点睛”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眼睛的重要性。既然眼睛如此重要,那眼睛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当面对“眼睛告诉我”这个文题我们能想到什么,从哪些方面下笔呢?李娜同学和奚流同学的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李娜同学的文章写了父亲的眼睛,以及这双眼睛所倾诉的爱的声音。这是很直观的思维方式,因为一说到眼睛,我们就会想到具体的人或动物的眼睛。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父亲的眼睛一直在倾诉着对“我”的爱,而由于“我”对这双眼睛所流露出的爱的疏于观察以及父爱表达的深沉,便一直误以为父亲的眼睛从未告诉过自己什么,自己感觉不到父亲的爱。但仔细体会之后,小作者还是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爱,才明白“原来,父亲的眼睛不是缺乏倾诉爱的声音,只是我未曾认真仔细聆听”。其实,双眸中传达的不仅是大悲大喜,更多的是平淡而深厚的爱意。这也正是小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
再看奚流同学的文章。奚流同学选取的不是具体的人或动物的眼睛,而是选取了古城长安的“眼睛”。长安就是读懂历史的眼睛,历经千年沧桑,而这眼睛依然清澈单纯。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很值得肯定。小作者从长安的眼睛中看到了帝王业、繁华景、诗文韵,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的林林总总,但小作者认为长安的双眸要告诉我们的更是“一段亘古不变的历史,那沧海桑田的变化不过是时间的一个转瞬”。这篇文章非常大气,最让我们赞赏的是小作者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两篇文章,虽然立意和视角各不相同,但都发掘出了“眼睛”所能告诉我们的,都以深厚的文字功底成就了赛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