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说】
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又是极孤独的人,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看的,或者用圣·埃克苏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莫洛亚在谈到《小王子》时便称它为一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籍”,并说“在它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不过,他声明,他不会试图去解释《小王子》中的哲学思想,就像人们不对一座大教堂或布满星斗的天穹进行解释一样。我承认他说得有理。对于一切真正的杰作,就如同对于奇妙的自然现象一样,我们只能亲自用心去领悟,而不能凭借抽象的概括加以了解。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周国平
想象一下,空无一人的世界,只有影子陪伴着你,你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晨起暮息,挖坑浇水。你不觉悲伤,亦没有欢喜。直到有一天,不速之客的造访,改变了你的整个星球的运转……
很小的时候我就翻过这本书,因为插画多——小孩子当然会喜欢看花花绿绿的插图,而且爱不释手。大一些我再次翻阅,草草地两三行跳着看,并未读下多少,我嫌它没趣。真正读完是第三次翻开这本书,却整个身心都投进去了,如果不去读,你真的不知道这本书是这么清新剔透,干净的,富有创造力的。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段,是最开头的一段,好像是说小王子和飞行员相遇,小王子和飞行员说自己画了一条蛇把大象吃进了肚子,小王子把它画了出来给大人们看,说他们是否会觉得他画的东西可怕,大人们却回答他: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之后小王子放弃了他成为画家的梦想。
“这些大人们,靠他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还得老是不断地给他们作解释。这真叫孩子们腻味。”
其实这个细节已经深入了整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时候大人们的思想是受到禁锢的,大人们因为一件事情已经有了足够的定义而不去再次思索它,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大都被生活的压力和现实打垮,去面对那些缜密的数字和正经的文字,从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小王子说:“每个大人都是从做孩子开始的。”
起初大家都一样,从白纸开始,从孩子开始,慢慢走向不同的路,左走右走或者前进退后,然后处于不同的人生状态。与其说这些大人们没有创造力,不如说他们是被特定的背景所迫,你过于奇思妙想,别人不会把你当奇葩,他们或许会把你当成神经质。正是因为所有的大人们都有相同的想法,所以聚集在一起大人们就看似没有怪点子,无趣而沉闷。
大人们太过势力!名牌车怎能代替孩子心中简单的梦?以前有这么个事儿,是说一个小孩子说想要告诉别人自己最喜欢什么车,大人们就纷纷猜测,奔驰,宝马?孩子说,我最喜欢拖拉机,坐在上面在田地上跑最美了。
大人们忘记了自己有眼睛,去观察细小的昆虫,忘记了自己有耳朵,去聆听蛙叫蝉鸣,这些虽因为现实被蒙蔽,但依然拥有心境,只需激发。
《小王子》之于我,恰恰是那朵玫瑰之于小王子。我脚踏实地一天天地成长,我不再去想难以实现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我把自己孤立起来,在嘈杂的人群中包裹自己。是的,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像返祖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我们擦肩而过,但心灵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戳不破的薄膜,那是纯真的秘密,永远包裹在小王子的糖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