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7662

[ 余永聪 文选 ]   

张志公作文改革观的当代意蕴

◇ 余永聪

  千篇一律的主题,司空见惯的材料,模式化的结构,空话连篇的语言。恐怕是当下学生作文最典型的问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恐怕是当下教师应对考试常用的手段。于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变成了仓库,写作变成了背诵,生动活泼的创造变成了机械死板的技术性操作。针对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笔者拟结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关于作文改革的观点,试图探讨其在当代作文教学中的意蕴。
  
  一、揭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
  
  作文,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字、词、句、标点和篇章结构,阅读面和知识面,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生活经验和人生感受,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等,均可在作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目前市场上作文指导读物盛行,《中学生作文选》《作文指导》《教你写作文》《作文技巧千百例》《怎样写日记》等书籍琳琅满目,令人咋舌。读了这些书,真能写好作文吗?张志公先生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一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语言知识的教学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如果只是求助于技法的训练,犹如缘木求鱼,结果是学生急功近利,依葫芦画瓢,阅读面越来越狭窄,情感越来越冷漠。作文目标的完成,不能光靠作文课,要结合阅读教学和语言知识教学,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教学),通过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教学)去驾驭这些语言材料,最后结合有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勤写多练(作文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盲点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师生看重的是“怎么写”和“写什么”。忽略了“怎么想”和“怎么说”。这其实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忽略。张志公先生指出:“要善于思考,善于说话,这是学习写作的根本。”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没有想清楚就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那么,说的话和写的文章必然是模模糊糊的。如果只注重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忽略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会造成严重的“语”和“文”的脱节,作文教学也是不成功的。新课标已意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会写的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一定会写。说话时思维缜密,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写文章也就容易做到脉络清晰,中心明确,语言畅达。只有真正扫除了作文教学中“忽略口语表达”这一盲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希望。
  
  三、呼唤新的作文评价尺度
  
  学生大多数都不喜欢作文,老师就像“难服侍”的婆婆(张志公语),学生要千方百计地讨好她,力图达到“中心突出、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等要求,稍一不注意,就是一行行批评的文字;“作文永远得不了一百分,也不至于不及格”,这是流行在学生中的话语。张志公先生针对这一现象,认为:“一百分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了,到头了,只是意味着,写到这个样子,已经符合这个阶段所定尺度的最高一头的要求。不及格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只是意味着,这样还达不到这个阶段所定尺度的最低一头的要求。”教师只有把这一标准明确在心,才能切实符合时下强调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的人性化、评价标准放大化等多种作文评价标准,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啃下作文这块“硬骨头”。
  
  四、注意写作的对象和目的
  
  古往今来的大作家,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有对象和目的的。如韩愈的《师说》和《进学解》,是有为而发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赞颂抗美授朝的战斗英雄的;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悼念亡妻的。但是,我们学生的写作,却往往没有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他们常见的作文题目是“一个熟悉的人”、“一件难忘的事”、“一次难忘的经历”、“我的妈妈”等等,这些干瘪瘪的题目,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作文模式的陷阱中,为作文而作文,敷衍虚构,矫揉造作,更别提创新。张志公先生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会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文为文字游戏的态度。”相对而言,美国的一些作文考试的题目却值得借鉴。如:
  A 就过去一年你曾最热心地推荐给朋友们的一本书或一部影片,写一篇短评。
  B 你的一个亲戚在圣诞节要来你家做客。写一封信给你的亲戚,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坐车,以及注意事项。
  这些题目的共同点就是内容具体,学生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目的,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明确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说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如果写文章与日常生活无关,与实际生活无关,纯粹是为了应试,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了无生气。尽管在语文改革的大环境下。这种脱离语言实际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学毕业甚至大学毕业,日常实际应用的文章写不通甚至不会写的,大有人在。张志公先生指出:“面向应用就是要考虑学生日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进一步学习中,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写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当养成他们什么样的能够适应各种需要的写作能力。”张志公先生高瞻远瞩,为时下的作文教学改革树起了一面旗帜。写作要有实用价值,于学生自己有用,于社会有用,而不是被动地为老师作文,为作文而作文,这样做才会使学生有一种责任感,作文态度才会认真。
  张志公先生关于作文改革的一些意见,是他一生针对我国作文教学实际总结出来的。在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必然会继续发出熠熠的光芒。

张志公作文改革观的当代意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