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寓言这种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水平、思维素质、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许多教师在初中寓言教学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体上能做到以情节为出发点领会教材,以形象为媒介,紧扣语言,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不少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对寓意的理解比较刻板,对文本的解读蜻蜓点水,短文被浅教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事实证明:短文浅教忽视了学生思维素质的开发,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于是,我们不禁思考:怎样进行寓言教学?寓言作为一种短文究竟该如何深教?为此,我市组织了“寓言的短文深教”的专题教研活动。下面是一位教师针对此专题开设的研讨课的主要内容与环节:
一、案例回放
第一环节:由龟兔赛跑、狼来了的故事引入《蚊子和狮子》的教学。
第二环节:朗读,评读,揣摩语言,体会蚊子的心理,思考故事带来的启示。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2.得意忘形会遭挫败。
3.一物降一物,没有永远的败者也没有绝对的胜利者。
4.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第三环节:说说这篇寓言的特点。
第四环节:寓言修改。
1.如果故事到“唱着凯歌飞走了”结束,故事寓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蚊子正等着那个可怕的时刻来临,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乘机挣脱了,它一边飞一边说……请你补写出蚊子的话。
第五环节:寓言拓展。
《蚂蚁和蝉》《乌龟和老鹰》这两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二、案例思考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教学可以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水平、思维素质。寓言一般短小精悍,故事生动,语言简洁,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与素质。初中阶段训练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必须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而寓言的故事连接着形象思维,寓意连接着抽象思维。
从上述案例来看,该课例在对寓意的解读过程中,没有局限于教材与教参所提示的寓意,重视学生思维素质的开发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可贵的是,执教者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揣摩蚊子心理、修改寓言、看寓意变化、补写蚊子的话等手段对本篇寓言短文深教。后来,笔者又一连听了几节有关寓言短文深教的教研课,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大抵如此。难道短文深教的途径仅此而已吗?
(一)短文深教教什么
1.正确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①哲理性。寓言故事中塑造的形象、所蕴含的哲理,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②激励性。寓言故事能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素质的提高。③想象性。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并引发联想,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寓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会读、爱读。教师应注重读的方法的指导,可灵活地采用听读、自读、比较读、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出意蕴。
3. 教给学生揭示寓意的方法。寓言教学的核心应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化为现实生活的过程。
4. 培养思维品质,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要调动学生的积累,让他们展开想象,多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意。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寓言在逆向思维方面比其他文体更具有优势。
(二)短文如何深教
1. 启迪思维,短文深教的出发点。
寓言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可运用假设法。如教学《白兔和月亮》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白兔再次拥有月亮,故事会怎样发展。”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再创造,将各自的想法先诉诸笔端,然后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想象白兔依然患得患失、无心赏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以至一病不起,最后诸神之王不得不再次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有的学生想象白兔在心底不断告诫自己:“月亮是我的,也是大家的,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月光。”白兔再也没有产生过得失之患。天长日久,白兔掌管着月亮,一直安然无恙。
教学《愚公移山》,也可进行这样的设计:假如天帝没有感其诚会是怎样,以此为话题讨论。学生从许多方面作出了思考,课堂时时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还需抓住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契机启迪思维。如教学《落难的王子》,一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厄运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那母后怎么没有变得坚强起来,反而受辱自尽了?教师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再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则寓言,表达的重点不在于故事情节本身,主要是借王子落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正确对待厄运,坚强面对厄运。
2. 细读文本,短文深教的切入点。
抓住字词句、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引导细读文本,以此为切入口,可以达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如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可抓住赫尔墨斯几次问话的提示语进行深入研讨。首先,让学生找到三次发问的提示语:“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后来,赫尔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然后明确第一次发问的提示语比较平静,表现出赫尔墨斯试探的心理;第二次发问的提示语写出了赫尔墨斯的表情,表现他在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后,对自己雕像的价格满有把握的心理,写出了他骄傲的特点;第三次发问的提示语写出赫尔墨斯自以为他的雕像价格要比宙斯和赫拉都高的狂妄心理,表现了他的虚荣心。这时教师点拨:提示语的变化不但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而且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生动,性格更鲜明。
教学此文教师还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雕像者的回答正如赫耳墨斯所期望的那样,能不能说明赫耳墨斯的确在人间受到尊重?假如赫耳墨斯先问自己雕像的价钱,其结果会怎样?以此把学生对文章的解读引向深入,达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3.拓展延伸, 短文深教的关注点。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后,可以通过适当地拓展延伸,以达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蚊子和狮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针对本文的结局,可设计续编寓言故事:当蜘蛛举着大刀,来开始享受它的美餐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吹得蜘蛛网摇摇欲坠……以下怎样,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补。又如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也让学生自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表达出:成功总是青睐于勤学的人,懒惰的人往往攀登不上成功的顶峰。并提示学生:情节要合情合理,与寓意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寓言的特点,也使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其情感、思想、价值观也得到了陶冶。
有时,进行一定的比较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蚊子和狮子》,针对蚊子对狮子说的一句话“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改成“你不比我强”好不好?学生通过细细比较明确原句体现了蚊子信心十足。又如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把赫尔墨斯得知自己只是作为添头白送后的情节改成“他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问学生,故事情节改动后,寓意有何变化?通过这种种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把握寓言的特点,实现短文深教。
4.多角度解读,短文深教的落脚点。
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它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地丰富着,因此我们可以在多角度解读上做文章。
如《愚公移山》在《列子·汤问》中体现着道家主张,即事物可以转化,大小、强弱皆可转化。故本篇写老翁弱子可以移走高万仞的大山。这是原作的寓意。后来,人们逐渐从积极有为方面来理解这则寓言,认为只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便可战胜困难,创造奇迹。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学生质疑:愚公为什么这样愚蠢?搬家不比搬山容易得多吗?于是又引发出另外一种思考:人应打破一种思维定势,要学会变通。
又如对《守株待兔》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四个寓意:复古守旧则一无所得;只凭经验而不知变通则一事无成;不想努力而心存侥幸则常常失败;把偶然当成必然则荒唐可笑。又如《惊弓之鸟》的寓意,从鸟的角度分析,说明心有余悸会导致不应有的失败;从射手的角度分析,说明通过细心观察、反复实践、掌握事物规律,便可胸有成竹,事半功倍。
总之,对寓言这种短文进行深教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时、因地、因课、因人而异。只要我们深入探讨,不断尝试,就会在寓言的短文深教方面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余姚市高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