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7期 ID: 146795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几点思考

◇ 牛蕾 胡建华

  目前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了《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为课文,如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作者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展示了荣国府的里里外外,描写又有重点,将贵族家庭的荣华富贵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与人物描写相互辉映,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天地。”(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不要说我们的高中生很难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得《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的“其中味”,恐怕就连这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我们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得“其中味”。首先,这一回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许多风俗文化知识,就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一、关于林黛玉的三次让坐
  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在这一回中,作者写了黛玉三次让坐,让我们感到繁杂啰嗦,其实这三次让坐内涵各不相同,我们是耐烦不得的。第一次黛玉让坐是在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正室东边的东房内,作者以客观的描述、自然的笔触、恰到好处、不露声色地完成了闺帷俊秀林黛玉的本能的处女美的刻画。第二次让坐是在贾政贾夫人居住处,贾政是黛玉的舅舅,黛玉是断不能“僭位”的,因此“向椅上坐”,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作者在这里把林黛玉畏敬长辈的心态和盘托出。第三次让坐是在贾母的住处,王熙凤拉她坐上座,黛玉十分推让,乃有“宾不夺主”之蕴含,贾母却道:“你是客,原应如此的。”点破了黛玉的顾虑,于是黛玉便在“客”位上坐下了。林黛玉的这三次让坐,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了高门闺秀的她的“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复杂而细腻的心态,并傍及其周围人的心态,其中也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蕴含着作者对林黛玉悲惨命运的暗示,所以说这三次让坐描写绝不是重复繁杂之笔。
  二、关于丫鬟直呼宝玉其名
  “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内涵,作者没有全写出来,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其中包括人际关系、清规惯例诸多方面的不同。贾府作为“诗礼簪缨之族”,礼节和规矩肯定很严,但通读《红楼梦》,我们发现,很多丫鬟都可以直呼贾宝玉的名字,真正喊他“宝二爷”的很少,更很少有喊他“二少爷”。在本回中,贾宝玉从外面回来了,丫鬟进来通报道:“宝玉来了!”敏感的林黛玉只是在心里想象这宝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对丫鬟的话却未注意,但我们有些学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如果阅读原著我们就可以知道,丫鬟们可以直呼贾宝玉的名字,原来是经过贾母同意的,让这些“下人”直呼宝玉其名,有让宝玉养得大之意。正像现在农村还有给小孩起名为“猫蛋”、“狗蛋”的用意一样。贾母同意了,贾宝玉他本人也得同意才行。王熙凤就绝对不会同意别人叫她“凤辣子”,除了贾母。而《红楼梦》中丫鬟直呼宝玉的名字,宝玉毫不在意,反而觉得很自然,由此可见贾宝玉具有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思想。从丫鬟们可以直呼宝玉其名,我们也可以初步看出贾宝玉的一些性格特点。
  三、关于王熙凤的出场表演
  本回中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可谓精彩至极。林黛玉见到王熙凤,只称呼了一声“嫂”,其余都是王熙凤一人在表演,一会哭一会笑,把黛玉拉过来又送过去,她像彩蝶般在满场飞舞。她殷勤地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又转过脸来问下人:“林姑娘的行李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她只顾自己滔滔不绝,根本不让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她这样做,既显示出对黛玉的热情、巴结,又显示出自己的能干、办事周到。她这样说这样做完全是表演给贾母看的,为的是讨好贾母,而非真正关心黛玉。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作者刻画的王熙凤的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三角眼中藏诡计,吊梢眉上露凶悍,凤骚媚态好买乖,弑人可在启笑间。可见,曹雪芹是给王熙凤画了一张母虎脸的。
  课文中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探讨、研究,感兴趣的老师不妨让学生找出来探讨、研究一番,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研讨文本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新沂市实验学校
  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