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7期 ID: 146788

[ 刘凡保 文选 ]   

《咏雪》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 刘凡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录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以前教学本文,在讲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后,着重对比分析“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种比拟哪个更好,除此之外,便无深究。再教本文,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层解读,发现文中竟然蕴含着一些现代教育理念。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的记载。《红楼梦》第五十回也写到薛姨妈向贾母禀告,准备“借一天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雪天喝酒玩乐表现了豪贵之家的有钱和有闲。晋朝谢氏家族是当时的世家大族,谢安历任太守、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应当有显贵奢华之资本,然而在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不是围坐火炉烤火、吃酒、玩乐,而是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营造了浓郁的学习环境。
  巴甫连柯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对一个家庭来讲,其对物质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但对精神的追求是无限的。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怪不得“谢家子弟多才俊”!
  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大雪激发了谢安的教学灵感,对诗文的讲解骤然停止,他因势利导,高兴地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教学内容的突转,充分说明了谢安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就地取材,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我们就是要努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及当时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三、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通过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得到不断加强。
  谢安设计的问题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这一问题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可见,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教育艺术。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四、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侄子谢朗的答案“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本已不错,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侄女道韫仍能勇敢而自信地坚持“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好”。正是由于谢安营造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五、热情采用激励性评价
  谢朗与道韫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独特体验分别回答了叔叔的问题,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谢安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大笑乐”,他的这一举动的确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其实这充满激励的一“笑”,恰恰有效地保护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正如清代教育家颜元所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等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起学习欲望。表扬和鼓励应该是真诚及时的,这样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这种激励可以是温暖的语言,可以是轻轻的动作,也可以是温柔的眼神和微笑。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实验学校)

《咏雪》中的现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