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3272

[ 陈悦 文选 ]   

语文教师应注重即兴幽默

◇ 陈悦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老师的口才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可以说语文教师是一个常年的演说家,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会注重授课时的即兴幽默。
  
  一.上课之前注重及时幽默。
  
  学生每天一到校,总是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上下去,他们的身心很容易疲惫。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如何将这个垃圾时间变废为宝以提高授课效率,则是老师必须注重的。一般说来,我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上课时喊“起立”,应该说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程式化的、没有新意的,有时连我们老师也感到厌倦而有意无意地省略了这个过程。但如果我们能随机应变即兴幽默,比如讲个简短的笑话,介绍一点名人轶事,或者借用课文内容即兴发挥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师为把一个问题讲完而拖了堂,等我上课时一眼就看出有些同学心有怨言。如果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上课,那效果之差是不言而喻的。此时虽已正式上课,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们心理得以平静。于是我跟同学们说:“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凡是需要去‘更衣’的同学请抓紧时间,否则过时不补!”同学们听后哗然大笑,男同学一涌而出,女同学也笑着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这里我巧妙地借用了学生前两天才学的《赤壁之战》,知道“更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及时含蓄地幽了一默。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讲课也一样,有了好的开场,一节课自然也等于成功了一半,效果当然是事半功倍。
  
  二.授业过程注重适时幽默。
  
  人是善忘的,学生每天学到一些新知识的同时也会忘记一些旧知识。如何让他们把知识记得更牢,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前面说过语文感性知识强,它是没有公式可言的,要使学生不轻易忘记所学知识,那就只有让知识变得更具体可感,也就是说,要使知识形象化。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幽默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有趣的东西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总是深刻一些,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次我给学生讲《问说》的课后练习,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此为害于心术者大’一句中为什么说前者是小者而后者是大者呢?”我分析了一遍之后有的同学还是感到不太明白。我就跟他们说:“同学们,这样说吧,‘自用’指的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主要是知识、见识有限;后者则是明知鄙陋还要拼命掩盖,这是明知故犯,完全是思想品质有问题。前者如果说是一个笨蛋,后者则完全是一个地道的混蛋!”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下子恍然大悟。又比如有些同学总把借喻和借代区分不开,我就给他们举了这样两个例子:一、我昨天批评了那个懒虫;二、我昨天批评了那个小白脸。因为虫是外物,而脸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同学们一下就形象地把握了二者的本质区别——相似性和相关性,知道前者是借喻后者是借代。有了此例同学们也就有了类推的典范。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管用什么方法传授知识都得以揭示知识的本质为准则。所以,我们在幽默时绝对不可模糊学问的真谛,不可为幽默而勉强为之。
  
  三.批评学生注重调侃幽默。
  
  批评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及时地提醒学生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直面斥责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乃至产生敌对情绪,闹得师生双方都不愉快。相反,老师如能用幽默轻松的方式批评学生,那么不但不会出现师生面红耳赤的对立场面,而且学生会因你委婉的、幽默的批评给他留了面子而感激你、欣赏你。如一个同学做名句填空时竟在“冰冻三尺”后面对上的是“寸草不生”,令人哭笑不得。但我没有挖苦这位同学,因为我深知一旦让他觉得在这方面丢了面子,那么以后再遇到这类考题时,就可能在他脑海中留下阴影。我告诉他:“你这样对的下句很有创意,也比较工整,这说明你是一个在对句上很有天赋的同学。但是你对得不能算是名句,否则‘学海无涯’后面我们自己就可以对上‘回头是岸’了。”他笑着低下了头。又如,有些同学上课老爱转笔,这当然会影响他自己和别的同学的注意力。我就跟他们说:“同学们,下次在课堂上我要是发现谁再用笔做旋转实验,那我就把他的笔借过来做一个更精彩的实验――抛物线实验,让他的笔从五楼上落下去,看看结果如何。”没过两天,班上转笔的现象就绝迹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老师不管是如何幽默,都要尽量多的联系课文内容。比如多举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多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多讲课本中作者的轶闻趣事。总之,教师的即兴幽默,不但能盘活课堂气氛,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更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心灵空间抢占一片天地,使我们教学效果倍增。
  
  陈悦,湖北省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本文编校:晓 苏

语文教师应注重即兴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