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2年第4期 ID: 142975

  

温和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

◇ 侯晓丽 王新安

   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处理好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迅速摆脱窘境,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相反,教师如果不能迅速地控制局面并妥善处理,那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将大打折扣,还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长期对立,今后的课堂纪律维护也会成问题,更不用说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地处理突发性事件,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
   下面是一个带有“恶意”的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实录。
   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安静的做练习,突然响起了流行音乐的声音,紧接着是“来电话了,快来接吧”的提示音,很明显有人在玩手机。学生们都顺着声音望过去……我很生气,强压怒火问道:“谁在玩手机?”教室里更安静了,空气好像要凝固了,没有人承认。我意识到再追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反而会耽误教学进度,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既然这位同学不愿意留名,那咱们的音乐欣赏就到此为止吧。不过希望这位同学课后能去找我。请大家继续做题吧。”同学们听我这样说,都会心地笑了,课堂又恢复了安静。课后那位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他说他没有玩手机,只是忘了设成无声,有人给他打电话才响了。不想承认是因为自己成绩差,平时表现又不太好,怕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那样很没面子。后来听我那样说,感觉自己确实扰乱了课堂秩序,所以跑来道歉。我又和他谈了一些守纪、勤奋的话题,此后这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非常守纪。
   上例中的这个学生,曾多次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果当时我不管不顾一查到底,批评他一顿或者赶出教室,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其他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影响,而且还会耽误教学任务。或许正是因为我及时调整了情绪,用平和的心境来“温和”的处理,才使课堂得以正常运行。
   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呢?有几点与大家分享:
   1.充分尊重学生,巧妙应对处理。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等因素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出格”。对此,我们教师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气氛才能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处理好意想不到的事情。
   孙云晓教授说:“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千万不可因一时激愤把师生关系搞僵,这对以后的教学没有好处。例如,对个别学生走神、小声讲话等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注视、停顿或走到学生身边,引起他的注意,暗示他:老师已经注意你了,请你改正。这样对课堂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学生不理会暗示,那可以让他回答问题,正常情况下他是回答不出来的,这时学生自然会停止违纪行为,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要善于倾听,给学生解释的机会。
   倾听是解决冲突、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一个牢骚满腹甚至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变得通情达理。倾听学生的辩解、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取得课堂教育的良好效果。
   对课堂上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常采用“发火”的方法,想通过发火让学生畏惧,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事实上,发火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本来违纪后,大多数人内心是充满了不安的,但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教师在发火之前先给学生一个机会说话,听完学生的解释后再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这样学生的心理也易于接受。
   课堂上,教师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不妨问个明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例如,上课时发现学生无精打采,就先问问是病了还是晚上没休息好,问清楚后再做工作更有针对性。如果没有问清便开始说教,很可能出现尴尬局面,甚至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混乱不堪。
   总之,在课堂上,遇到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为主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殊情况而影响教学进程。一旦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保持一种大将风度,做到处乱不惊,从容不迫,以学生为主体,极力维护学生尊严,倾听学生的心声,巧妙机智地因势利导,才能使“山穷水尽”演变成“柳暗花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健康成长。
  
   侯晓丽,王新安,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荣成。责任编校:王 玲

温和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