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3期 ID: 141208

[ 王万平 文选 ]   

文学社团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 王万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甘肃省级示范中学兰炼一中语文组于2005年10月组织学生成立了“憩园”文学社,创办了《憩园》社团刊。在组建文学社团并开展活动的几年里,我们认为校园文学社团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兴趣
  
  文学社团能极大地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对成就感的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文学社团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赛、课本剧表演、研究型学习及成果展示,创办手抄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和外出采风及写作,并以校刊《憩园》为平台全方位展示学生作品,激发他们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文学社对学生的语文兴趣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4.2%的同学认为加入文学社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58.3%的人认为对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社团活动的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信心。
  
  2.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校“憩园”文学社要求社员每学期读书量至少在1—2本,社团专门为广大社员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主要是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通过推荐书目让他们懂得应该读经典,读名著。同时指导老师教会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会读书,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指导他们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让他们写下所思、所想和瞬间的感受体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长见闻,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问卷调查显示,在加入文学社之后课外阅读量有所增加的学生占88.2%,其中增加了很多的占33.5%;在加入文学社之后每周的读书时间在一到三小时占41.1%,在三个小时以上的占37.3%。调查结果表明,参加了文学社团的同学具有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技巧和语文素养,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学社团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有力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兰炼一中“憩园”文学社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社员们积极策划、组织管理、积极投稿、主办刊物。文学社活动把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课堂扩展到了社会,学生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可以直接了解到社会和生活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写作、主动写作的热情。
  我们通过对161名文学社员近三年的跟踪调查统计,发现他们自加入文学社以来,写作的兴趣有所提高的占74.5%,其中觉得有很大提高的占23.6%;写作能力有所提高的74.5%,其中觉得有很大提高的占14.3%。这充分表明,文学社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是巨大的。文学社员近年来在全国作文大赛中多人次获奖也证明了这一点。
  
  4.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兰炼一中“憩园”文学社创办以来,文学社员在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之后,他们的语文成绩也随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对2009年中考和高考成绩进行了调查,发现参加中考的11名文学社社员,语文平均成绩为120.2分,比年级平均成绩106.2分整整高出了14分;参加高考的30名文学社社员,语文平均成绩为107.6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2.1分。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文学社员的中、高考语文平均成绩远在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之上,这说明文学社的活动对社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社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请专家讲座、鼓励学生创作并发表文章、创办文学社刊物《憩园》等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也促使他们努力学好语文,大量地阅读中外名著等,这些活动使他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伴随着阅读量的加大,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反过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王万平,教师,现居甘肃兰州。

文学社团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