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学生分析
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浓浓的兴趣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1、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头饰、师生各做一大片荷叶。
2、学生自制生字卡。
3、CAI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学生欣赏。
2、(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教师引导:“这是怎样的荷叶”,生观察得出课题“荷叶圆圆”。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孩子们把自己做的大荷叶盖在头上。
师:哇,孩子们就像小鱼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
5、老师将自己做的大荷叶铺在地上,走上荷叶,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过渡:孩子们,你们也想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吗,那咱们先来学习课文,把课文读熟了表演得会更棒。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在揭示课题导入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具体操作: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及时表扬。(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4、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个人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5、同桌之间做“我比划,你来猜”、“你比划,我来猜”的猜字游戏。
6、师生做“我指你说”的游戏:教师随机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词语,学生齐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可以当小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自由选样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
4、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通过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设计可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从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2—5自然段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后在组内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3)再自由读.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4)4人小组合作,讨论解疑。(老师参与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适时利用课件、体态语、动作……辅助解疑,加深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读、挑战读、戴头饰分角色读,个人表演读、集体读。
(7)小结表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是为了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五、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l、(课件出示小鸟和乌龟)他俩会对荷叶说些什么?
2、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他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抽个别在全班交流。
5、你们要对荷叶说什么?(自由说)
老师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七、作业设计:写一句“荷叶是我的……”,爱画画的还可为自己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后反思: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
蒲剑红,教师,现居四川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