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3期 ID: 141148

[ 杨连报 文选 ]   

古文教学例谈

◇ 杨连报

  古文的语言精炼,语义丰富、含蓄、深刻,有时还显得很朦胧。在古文教学中,一定要细读文本,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仔细敲打,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意蕴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体验。
  如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时,我先带学生看课下注释,让他们知道这首词是苏轼准备买田终老,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接着我让学生自由吟诵全词,谈一谈初读感受。有同学提出感觉词人是挺旷达的,但词的氛围有点冷冷的。顺着这个同学的感觉,我和他们一起细读了全词,我们惊奇地发现,苏轼这首词的语言和意象都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如“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料峭春风”、“微冷”、“山头斜照”“萧瑟”等。接着我总结道:刚才那位同学读词时有一种凄冷的感觉是对的,因为词人用的都是一些给人凄冷感觉的语言和意象。那么词人为什么会用这些凄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学生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此时的苏轼虽然已经打算买田终老了,但其实也并未超脱,如果真的超脱了,他的内心不可能如此凄凉的。
  教学《项脊轩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敲打了“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句。下面是一段我上课的实录:
  师:《项脊轩志》是一篇至情之文,它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饱含浓浓的深情。我们说再好的文章也有败笔,本文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多媒体显示这句)一句,我觉得是没有感情的多余的话,同学们同意吗?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沉思)
  师:请同学注意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并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生:我觉得老师说得不对。这句里面的“且”有情感,我从一个“且”字,看到了小妹天真好奇活泼的形象。
  师:你对语言太敏感了。同学们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当小妹们问阁子的时候,姐姐会说些什么呢?或者说她主要会说些什么呢?
  生:她会饶有兴趣地跟妹妹们介绍阁子。
  师:好一个“饶有兴趣”!为什么她会这么有兴致呢?
  生:因为她对丈夫爱得深。(众生笑)
  师:是啊,她对自己的丈夫爱得深,所以她在介绍阁子的时候肯定会说到阁子里的人,或者说她会主要去说阁子里的人。请同学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她会主要说些什么呢?
  生:她会说自己丈夫如何苦读。
  生:她会说她和丈夫在阁子里甜蜜的生活。
  师:请结合文章说说都有哪些甜蜜的生活。
  生:“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师:多么甜蜜啊!同学们,归有光会怎么教他的妻子写字啊?
  众生:手把手地教。(生大笑)
  师:两人在阁子中的生活是很甜蜜。那么,当妻子回来后,会如何向她的丈夫转述这句话呢?或者说她会把跟小妹说的赞美自己丈夫的话再向丈夫细说吗?
  众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说的话就显得有些讨好丈夫,情感就不真了。
  师:那他的丈夫会知道妻子都说了什么吗?
  生:会,因为他们心心相印。
  师:说得多好啊,两人“心心相印”,他们当时会有“心心相印”的表现吗?
  生:会有。他妻子跟他说小妹们问阁子的事的时候,他们夫妻俩会相视一笑。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当听到小妹问阁子的事情的时候,归有光和妻子一样都有甜蜜的感受。请同学们再设身处地想想,作者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会不会有其他感受呢?
  生:作者可能还会伤感。因为他虽然在轩中苦读,但功名无成。
  师:说得太棒了,你真是归有光的知音啊!
  师:某年的某一天,当归有光把这句话写进《项脊轩志》的时候,他的情感又会怎样呢?
  生:更悲。因为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是他30岁左右写的。古人说三十而立,而归有光此时仍功业无成,怎么不伤?
  师:说得多好啊!归有光更悲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还有就是他深爱的妻子这时候已经去世了。
  师:是啊。在把这句话写进《项脊轩志》的时候,归有光已经年逾30却功业无成,而一直是他的精神慰藉的妻子也去世了。我们仿佛看到归有光写这句话时痛不欲生、俯案大哭的神情。
  师小结:一字一句总关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们要想走进文本,真正感受到这种魅力就要潜下心来,细细地去品味、去咀嚼、去涵泳、去鉴赏,细读文本,敲打语言。
  总之,古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在鉴赏字词本身的妙处的同时掌握字词的含义,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气,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乐趣。
  
  杨连报,教师,现居安徽淮南。

古文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