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09年第5期 ID: 138294

  

国家也破产

◇ 陈 燕

  最近,“国家破产”这个短语频频见诸报章。国內多家报纸纷纷报道全球金融危机已把多个国家拖入“国家破产”的边缘。这次金融海啸席卷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濒临“国家破产”的绝境。请看相关报道:
  (1)冰岛金融业在这次全球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加之这一狭小岛国的金融业近些年发展过快、过大,导致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危险。(《广州日报》2008年10月14日)
  (2)最为离奇的是有一些国家一夜间到了国家破产的境地,让世人啧啧称奇。(《江南时报》2008年10月17日)
  (3)冰岛总理哈尔德当地时间10月27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宣布,冰岛已正式请求欧洲央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及同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丹麦、芬兰、瑞典和挪威提供贷款以帮助冰岛度过金融危机,避免国家破产。(《国际金融报》2008年10月30日)
  广义的“破产”指丧失全部财产。法律意义的“破产”指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时,法院根据债务人或债权入的请求,做出裁定,把债务人的财产变价依法归还各债主,其不足之数不再偿还。那么“国家破产”是什么意思呢?国家真的会像个人或公司一样破产吗?国家如果资不抵债就是陷入了破产的境地,但是国家手上有课税权、发钞票的权力、举债权,就使得国家不可能实际破产。“国家破产”并不是真正的“破产”。即使情势恶化如冰岛,面临全国破产的风险,但冰岛作为主权国家也不可能破产。
  冰岛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其国内生产总值却仅为193.7亿美元。但是,这1383亿美元中并不都是国家债务,有不少是冰岛的企业债务和私人债务。只有国家债务,冰岛政府才有偿还的必要。而企业外债和个人外债不能清偿,破产的只不过是企业和个人而已。
  其他所谓面临破产的国家,如阿根廷、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匈牙利,也都不存在真正的破产危险。实在不行,还可以赖账。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不至于因欠债不还而被另一个国家占据。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破产”是不会发生的,否则那些长期靠借债过日子的非洲小国早就“消亡”了。“国家破产”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而且是一个夸大的形容词性短语,它只是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经济形势很危急。
  如此看来。“国家破产”好像媒体为夺人眼球而造出的形象说辞,带有一种炒作的噱头。其实,“国家破产”虽不至于葬送作为实体的国家和政府,但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它葬送了国家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国家破产”绝不似仅是媒体夺人眼球的形象说辞,而是一个饱含感情色彩的非常有价值的惊叹概括。

国家也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