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09年第5期 ID: 138292

  

“润物女”

◇ 沙 楠 曲丽玮

  随着“干物女”的流行,“润物女”开始广泛出现在报刊和互联网上,“X女”家族又添新成员。例如:
  (1)2007年,干物女一词已经被用到了泛滥,大大小小的测试题告诫着每个都市女人:小心,你就是个干物女!无疑,“爱情”是干物女的致命点!走进新的一年,你还继续在爱情上唱“干物赞歌”吗?难道你不知道有爱情滋润的女人才最美吗?今年,要做就一定做个润物女!(新浪网2008年2月13日)
  (2)在又一波时尚话题里。爱情之于女人,犹如水中精华,缺了“水”,女人变得干涩,形同干菇,变成了“干物女”,一切懒散;补足了“水”,新鲜可人,仿如蜜桃,谓之“润物女”,蓬勃向上。(《烟台晚报》2008年3月7日第27版)
  (3)见记者时素面朝天,但看上去仍像刚过30,衣着优雅的她长相酷似周慧敏,自称是“润物女”的代表。(《信息时报》2008年11月11日A25版)
  “润物女”并非日源词,而是模仿“干物女”一词造出的汉语新词。“干物女”源自日本,日语中的“干物”指晒干的鱼、贝类,它们的特点是失去了水分,所以“干物女”指都市中生活得有如干物般死气沉沉的女人。(于涛《“干物女”与“肉松男”》,《语文建设》2008年第2期)“鱼干女”“干贝女”这些词语是对“干物女”最形象的阐释。“润物女”与“干物女”正好相反,“润”首先会艘人们联想到滋润的、充满水分的。如果把“干物女”中的“干”理解为“干巴巴”,那不妨把“润”理解为“新鲜滋润”。“润物女”不仅外表光鲜滋润,而且內心积极健康,充满自信和活力。与“干物女”消极懒散的生活方式不同,“润物女”思想独立,聪明能干,无论对工作、生活还是爱情都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不仅如此,“润物女”在享受滋润生活的同时,还会在工作之余通过读书、健身等活动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生活过得可谓有声有色。
  利用事物或语素之间意义的相反关系仿造成词是新词语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日源词“干物女”进入中国后迅速本土化,流行于广大都市女性之中。但恐怕多数女性都不愿成为或不愿被视为“干物女”,为了表示自己与“干物女”不同,同时也为了言语交际目的,急需一个新的词语来表达与“干物女”相反的意义。“润物女”正是根据语素“干”相反的意义仿拟造词的结果,语素“润”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滋润、润泽”之意。“润物女”一词的产生正好满足了语言使用者的需要要。
  我们观察到近期流行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多是成对出现的,如“索女一型男、孔雀女一凤凰男、干物女一肉松男”,是否会出现与“润物女”对应的“X男”呢?我们拭目以待。

“润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