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漫步大学校园,经常听到“太纠结了”“今天很纠结”“唉,纠结呀纠结”之类的说法。翻开报纸、点击博客,更是“纠结”扑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纠结”的释义是:“团互相缠绕:藤蔓~。”商务印书馆辞书编纂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也释为:“[动]缠绕连接:交相~。”词典的义项显然不能恰当地解释上面说法中的“纠结”。这表明“纠结”一词发展出了新义新用法。
“纠结”的新义新用法有以下四种:
1、动词,相当于“纠缠”。如:
(1)荆楚网:认真比赛比纠结于首金更重要(www.gXSt-i.net/gxsat/ztzl/08bjayh/sspl/226372.shtml)
(2)解晓东坦言自己已经不再纠结于“晚会歌手”这个称呼,期待能以新人的身份再战歌坛。(《京华时报》2007年6月29日)
例(1)中“纠结”是指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纠缠于奥运会首枚金牌的归属问题。例(2)的“纠结”则指歌手纠缠、困扰于“晚会歌手”这个称呼。
2、形容词,相当于“复杂”。如:
(3)事隔一年,梁洛施与小超人恋爱的“传说”上演,与此同时,她被英皇告上法庭。豪门梦、赎身、反骨……这个13岁就踏进娱乐圈的女孩,注定一生纠结跌宕。(《新京报》2008年4月14日)
(4)范·莫里森(Van Horrlson)的音乐底蕴厚重,竟然会超过风格标签和评判标准,让这些东西因为他的每一次出现而强行变道,让所有复杂纠结的事情在音乐中变得简单平静起来。(《京华时报》2008年6月1日)
3、形容词。相当于“矛盾”“犹豫”。如:
(5)为什么设计师一来价格就贵,是急着销售的噱头,还是真有暗箱操作的提成,消费者就不得而知了。该不该相信设计师?一番好心提醒,倒是真让消费者更纠结了。(《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4日)
例(5)是说消费者听了促销人员的话之后,不知道是应该相信促销人员还是设计师,是现在买呢还是带着设计师一起来买,“纠结”形象地反映出当人们面临选择时那种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深受困扰的矛盾心态。
4、形容词,相当于“烦闷”。如:
(6)这几天十分纠结,原因是老板下了命令,让我考核编辑们的水平,一周内开掉一人,招一个新人。实在,实在,实在是不忍心,更何况,他们的年纪还都不比我小。(www.myboysky.com/archives/2008/188921.shtml)
(7)一场金融风暴,许多白领因此改变自己的事业道路,还有人因为担忧而产生悲观的心态。日前,静安区总工会针对这一现象,为商务楼宇企业的白领员工开设“员工心理咨询室”,倾听员工的想法,帮助员工疏导因金融风暴而引发的心理压力,排遣心底的纠结。(《东方早报》2008年12月3日)
例(6)中的“纠结”指因被不如意的事情困扰而烦闷。例(7)中的“纠结”指由金融风暴所带来的郁积在心底的悲观、焦虑等不舒畅的心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纠结”的新义都与其固有的“缠绕”义有关,由“缠绕”义引申而来。
在现代汉语里,“纠缠”“复杂”“矛盾”“烦闷”都是“纠结”新义的同义表达形式,“纠结”新史新用法的出现必然有独特的语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附加色彩上。
首先,感情色彩不同。相对于贬义的“纠缠”来说,“纠结”是中性的。当表达纠缠、困扰于某问题同时又不涉及态度的褒贬时,使用“纠结”更为贴切;这时使用“纠缠”就给人以纠缠不清、胡搅蛮缠的感觉。
其次,联想色彩不同。相对于抽象、概括的“复杂”“矛盾”“烦闷”等说法,“纠结”富于视觉形象联想,使表达更具体、更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