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要想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可以走从精雕细琢清词丽句、创作积累优美文段到使用一种诗化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式)连缀成篇的路子。
【关键词】作文教学升格训练结构优化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有用。不过有一个前提:你在语言表达上应该是比较过关的。假如你的作文不是错别字太多,就是病句连篇,或者老是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的话,那么,建议你还是先识字写字、研究些语法、多多读书,进而力求先把作文水平提高到“文从字顺”的程度再说吧。假如你的作文没有上述毛病,那你就不妨按以下说法试试。
一、精雕细琢,“批量生产”清词丽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你得逐步提升你的“文学语言”能力,即想法设法让你的语言具备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的特点。想什么方法?尽可能在写作时投入你的全部感情,并多使用文学词汇和修辞手法。比如看到一幅彩色照片,它的主体部分是一束刚破土而出的南瓜秧。如果要求你就此写一句话,你就立即不假思索地写道:“这南瓜秧长得多好!”那么,你的文学素养也许比一个老农民还低(注意,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因为他大有可能会这样说:“俺这南瓜秧瞧的多水灵哩,瞅着它们就想起了清甜清甜的南瓜汤味儿!”
为什么他说的比你的还好?因为他爱着他的生活和劳动,他土里土气的话语里也就能很恰当地嵌入了“水灵”、“清甜清甜”这样具体可感的文学语言;他还用了“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即便如此,你也不必自愧弗如,你也可以写得一样好或者更好嘛,因为你读的书比他多,你的理解力也应比他强。你只要展开你的想象——这是春天时节的情景:照片之外,一定是阳光明媚,微风和畅,水波不兴,万物萌芽;眼前的“南瓜秧”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是拍摄者以点带面地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艺术杰作。而这初始而勃发的自然现象难道不同样也可能引发出你对于生命本原的思索——“是什么,使春天的萌芽显得如此茁壮?”
有了这一句,你就有可能“想入非非”。依时间顺序(文段展开方法之一:纵向式),你的思路就会由春而夏,由夏而秋,由秋而冬;再依空间顺序(文段展开方法之二:纵向式),你的思路也就会由芽而叶(花),由花而果,由果而枝干。于是,你模仿第一句,很快会写出好几句:“是什么,使夏天的花朵开得仍如此绚烂?”(夏天开花?对,泰戈尔名句说“生如夏花之灿烂”,你化用了他的名句)“是什么,使秋天的落叶显得如此静美?”(你又化用了泰戈尔名句“死如秋叶之静美”)“是什么,使冬天的枝干仍如此挺拔?”这四句合起来,不就是一组引人思考的排比句了吗?接下来,你用一个句子回答上面四问(如“是生命的不甘寂寞”、“是生命的拒绝平庸”、“是发现美的慧眼无处不在”等),这不就成了一篇文章的一个很好的开头了吗?
当然,这样完全由自己“独创”出的“清词丽句”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但如果擅长“模仿”,那么也许你会感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请看我班高一新生是怎样模仿出这样的佳句来的——
题目:模仿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写一首咏物诗。
原诗从略。以下是学生习作:
兰,纯洁善良存内涵。味独特,美丽源自然。(叶彩虹)
竹,宁折不弯真威武。不必数,节节真筋骨。(邱剑)
雪,迎风飘舞势难绝。洁如絮,预兆丰年悦。(黄文广)
松,耸立巍峨险峰中。不畏惧,挺力傲苍穹。(谈庆金)
雾,前程万里遮不住。莫停留,今辰已不复。(邱绍远)
雪,漫漫归途无乌鹊。怅天穹,梨花半遮月。(唐华欣)
雨,随风入夜编成曲。春已至,赠池一片绿。(李小洁)
风,南来北往兴味浓。天欲妒,逍遥似醉翁。(贝小妹)
……
这样的“清词丽句”,你得不断写,不断推敲,不断修改。熟能生巧,假以时日,你就有可能进行“批量生产”,到那时,也就可以比较接近“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了。
二、创作、积累优美文段
光有简单的清词丽句还远远不够,你还得在平时积累一些自己创作的优美文段,将它们烂熟于心,库存备用。怎么创作?这里介绍一种方法,你不妨试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凡事讲究效率。建筑上,修建铁路、桥梁、涵洞甚至高楼大厦,都要“预制”一些建筑板块,到时只要将它们吊装、拼合起来就行;电子工业上,“预制”电子“集成块”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世异时移,随着高考语文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卷越来越严,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从审题立意,到选材组材,到谋篇布局,再到下笔成文,都集中在考场上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受建筑上搞“预制块”、电子工业上搞“集成块”的启示,我想,假如我们的作文也能“预制”一些“预制块”、“集成块”(精美作文片段),到时应该能事半功倍。
先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
以“执著”为话题,扩展成一段二百字左右的话,要求有引用,有比喻,有排比,并遵循“自然→个人→社会”的写作思路。
经过思考,你也许写得出一段如下样子的文段:
执著,是野火烧不尽的小草,“春风吹又生”;是乱石堆上的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泻千里的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自然)执著,是姜子牙的渭滨垂钓,不遇明主不收竿;是苏轼对亡故妻子的挚爱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陶行知创办中国现代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为全世界无产者揭示资本的奥秘;是霍金用仅能稍微颤动一下的两个指头,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方向。(个人)执著,是人类抛弃结绳记事、刀耕火种,走向舞文弄墨、机械化大生产;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滚滚向前;是永远向前奔腾的社会洪流,带着人类的美好希望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社会)
接着,请大家仿照这种格式,以“经历风雨”、“蔑视苦难”、“追求卓越”、“豁达”为话题各写一段文字。以下是参考答案:
经历风雨——经历风雨的小树,才有望一柱擎天,成为栋梁之材;经历风雨的岩石,才有望异峰突起,成为一道风景;经历风雨的生命,才可能阅尽沧桑,形式多姿多样。屈原经历了风雨,于是可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司马迁经历了风雨,最终完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邓小平经历了风雨,三起三落铸就了人生的辉煌、中国的辉煌、历史的辉煌。(正面)不经历风雨,小草不可能成为大地的衣裳;不经历风雨,大地不可能变得如此绚烂;不经历风雨,大海不可能如此激情澎湃、充满力量。(反面)那还怕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收束)
蔑视苦难——蔑视苦难的骆驼成为沙漠之舟,驮起了多少历史的重量;蔑视苦难的黄山松成为风景树,引发了多少壮志豪情;蔑视苦难的导航塔成为圣火,点燃了多少垂死者生存的希望!神农尝百草是蔑视苦难,李时珍跋山涉水是蔑视苦难,居里夫人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潜心研究是蔑视苦难,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高唱《马赛曲》是蔑视苦难。(句式有所变化)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还在茹毛饮血;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都会百病缠身;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能源已经耗尽;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还得背负三座大山,找不到中国的希望,挺不直民族的脊梁。(照应上文议论)让我们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信念,去蔑视学习上、生活里、工作中的一切苦难吧,相信没有跨不过去的坎,相信没有爬不过去的山,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苦难!(结束语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