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12期 ID: 92694

[ 叶元齐 文选 ]   

语言风格与文体类型的互依关系

◇ 叶元齐


  所谓得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言语、行动)得当;恰当;恰如其分”。语言学家说,语言得体,“就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语言材料本身并无明显的优劣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得体。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因此,文章语言是否得体,事关作文的成败。得体的语言,就如合体的衣衫,为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得体,首先须符合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古人说:“文莫先于辨体”,又云:“自古执笔为文者……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遂称才士。”不同的文体决定了写作语言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文体对写作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如曹丕就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名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些要求就体现出写作语言得体性的内容。其次,还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因为它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因此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
  不同的主题与题材可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形成了各种风格类型的文章。
  
  一、朴实无华型
  
  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首选的形式,书信体、日记体等类文章也大多采用这种表达形式,记人写事的文章更为常用。巴金说: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这是人生练达的境界。我们阅读巴金的散文,他年轻时写的散文,语言是比较华丽的,到了晚年的《随想录》,语言就非常朴实,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而就是这样朴实的语言,较之他前期的散文,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堪称典范。《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交口称赞,地位之高,超过了朱自清任何一篇散文。比如,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无一不是平淡无奇,但又无一不是质朴动人,就是在这朴素的语言中包含着父亲对独生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真挚的爱。
  由此可见,朴实型的文章切忌平铺直叙。朴实,要有韵味,朴实,要有内涵。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除了要写出真情实感,还必须要有一两个亮点:或尺水兴波,或跌宕起伏,或悬念迭起。如王迪的《永远的粉糕香》:
  第一次见到你是在二年前的冬季,是母亲领着你走进了屋子。你的脸上没有初来的陌生与不安,你挂着那些微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很沉默,除了偶尔与母亲聊聊,不是自弓着腰在楼梯上抹地,便是拎着一大桶衣服在搓板上洗着,每天的日子都被你排地满满的,但你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累”,母亲让你稍休憩片刻,也被你婉言推辞了。时令已是深冬,但你的额上仍沁出细小的汗珠。每天清晨你早早地便推着你的自行车来到了我家,她见到我总会用她的手拍拍我的脸:“妙妙,起来了!”在我的心里,她亲切,我早已把她当做了家中的一分子。她以她的真诚,朴实融入到我们家里。
  这是一篇怀念一位已经去世的保姆的文章。小作者对保姆真挚的感情就是在娓娓的叙事中透露出来。朴实重在“实”,这“实”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在朴素的语言里饱含作者的真情,真情能动人。这篇作文含情的朴素语言很多,因为含情,所以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
  
  二、优美典雅型
  
  有些女孩子在课外也看了不少的书,积累了不少的华丽的辞藻,在课堂中,她们就特别喜欢用唯美的语言来写作。乍一看,我们会觉得整篇文章的语言精雕细刻,无瑕可击,似乎走进了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仔细一读,又觉缺乏生机与生气,似一个没有灵魂的美女,美得僵硬,美得麻木,仅有一张徒有虚名的画皮样的外壳。
  因此,优美型的文章,特别要注重丰富的内涵,内涵丰富了,由内到外,才能百分之百的美丽。如吕梦琳的《倾诉》一文的开头:
  黑夜,万籁俱寂。我选择了黑夜,选择了静谧与孤寂,用期待黎明的心来承载内心的迷惘与冰凉。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祥和,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语文从我身边徜徉而过,流淌而过,飘然而过。
  把一杯香茗,阅一卷美文,赏一首小诗,暗香长存,如层层涟漪,一圈圈弥漫,扩散。时常地,总爱浮想联翩。
  小学时,语文老师都是女的,自然也格外亲切,让我倍感怀念。初中了,语文老师竟是一位堂堂男儿。起初让我有些许担心和烦闷,可老师的行动说服了一切。他讲课虽不及娓娓动听,可也循循善诱,他近乎周密的学习、上课和复习计划最让人惊叹。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但是,仅有优美的语言,没有灵魂,那只能算作是一种摆设。此文的开头竟用了257个字基本与主题无关的句子,让人感到生涩与繁杂。其实,作文也如绘画,该泼墨如水时当毫不吝啬,该惜墨如金时当小心翼翼。笔者认为,还不如直奔主题,在自己回忆老师的过程中,倾入自己的浓浓的深情。
  
  三、幽默诙谐型
  
  枯燥的学习生活,几乎占去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但是,热爱生活的学生还是能捕捉生活的瞬间的精彩,对于一些轻松明快的话题,不妨采用这种写法。但是,要写这种风格的学生,他们都应有比较厚的文学功底,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样,也才能避免小丑式的冷幽默。这种风格的文章也比较适应于学校生活与自己碰到挫折等,能反映出一个人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如:王旭骁《友情,我永远的天空》中的一段话:
  此刻的我也兴奋地昂起头,他可是我绝对的死党啊!他可是品学兼优,唯一能沐浴在班主任和煦目光下的人!而且他还答应我不会将我“供出”,我一边想,一边禁不住偷偷地笑了。
  班主任已经开始一一点名,与大部分眉头紧锁的同学们不同,此时的我正悠闲地玩弄着指甲,为啥?这还用说,我同桌可是课代表,他不袒护我,袒护谁去?
  越来越多的“烈士”在班主任口中“牺牲”,正当我准备打个小盹时,我的名字在班主任口中惊雷般蹦了出来,我将目光射向同桌,此刻他正低着头,咬着嘴唇,接下来班主任说的是什么,我已完全无法听到,空气中弥漫着不解与怨恨,我将他“过线”了的一只手狠狠推了回去。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它每时每刻都在发展演变。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语言得体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在作文中要尽量选用那些清新活泼的语言,抛弃那些与时代不符的陈词滥调。一成不变的事物,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带上风格的创新,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许会让人拥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写照。小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了学校生活中常见的一幕,让人忍俊不禁。
  
  四、严肃理性型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能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题比较严肃的如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章,我们必须有深层的理性的思考,用严肃的语言来演绎这些内容。例王?j昱《昨天·今天·明天》:
  (一)
  我的爷爷,是一位老革命。昨天,当年仅十八的爷爷面对党旗举起了左手的一刹那,爷爷的心中升腾起的热望就是报效祖国。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把自己的理想与自己的梦想都交给了共产党。他的心中时刻牢记着一生为党,一生为革命,一生为人民。为了党,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当子弹穿过他的大腿时他没有喊痛;当工作繁忙压弯他的腰时,他没有喊累;当百姓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尽自己所有……
   [##]
  镌刻在他心中的这枚党徽,永远被他拭得干干净净,熠熠生辉。如今,年迈的爷爷虽然已无法像以前那样全身心地投入,但是他却常常告诫我们:“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拿生命换来的,你们打小就泡在蜜糖罐里,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你们可不要忘记老一辈作出的牺牲啊。”
  爷爷的眼睛里闪烁着一股明亮的光泽,他的话里饱含了无限的希望。
  ……
  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因这是一篇“知党,爱党,跟党走”为主题的文章。小作者构思精巧,用三幅画面展示了昨天的老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打下江山,今天的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一切,明天的我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此严肃的主题,应该用意蕴深刻的语言,使文章与语言相得益彰。
  
  五、想象联想型
  
  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作文往往有神来之笔。黑格尔称赞说:“如果说到本质,最杰出的艺术本质就是想象。”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妙喻美之曰:“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当代文学家王蒙干脆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多让学生换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作文便会积淀着活生生的思想与洋溢着创造精神。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联想可以拓宽思路。
  写这类文章,是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必须要做到合情合理。例:以“成长”为话题的文章,赵俊超同学这样构思,以《一个父亲的日记》的形式出现:
  时间:2005年12月3日
  人物:我和儿子
  现在已经过了11点了,儿子房间的灯还亮着,也不知道这是多少个深夜了。儿子天天熬夜,晚上睡眠不足,再加上他的身体不好,这个样子还能再熬几天呢,如果晚上睡眠质量不高 ,既影响白天的学习,又影响孩子的身体,如此恶性循环,怎么办?我越想心里就越着急,应该想个办法让他改变这种状态。
  这孩子是这样的要强,我和他的妈妈对他重视是重视,但我们还是比较开明的。可孩子说:人到初三,是身不由己。现在的孩子呀,也难为他们了!
  [独白]这一声叹息,似一把大锤,重重的敲打在我的心头。说句心里话,我也希望能够学得轻松些,我也希望能有充裕的时间让我休息,可当我看到父母那充满深情的眼神,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同学那充满羡慕的眼神,我再也坐不住了,浪费时间,我挥霍不起呀。
  时间:2006年1月20日
  人物:我自己
  地点:家里
  儿子考进创新班已有半个月了,刚刚进行了期末考试,考试的成绩估计今天能出来。
  突然,手机响了,一天新信息,是学校发来的,大概是汇报成绩的。我打开信息,果然,是儿子的成绩,全校20名。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进步,我真替他高兴。
  ……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也有烦恼,但是那一份浓浓的父爱却始终伴着我,像是灯塔上的明灯,照着我前进的方向。
  这篇文章,小作者别出心裁,发挥想象,以父亲的日记的形式,写出了父子间浓浓的深情以及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动源于真实,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展现,所以,我们要在文章中抒写真挚的情感。
  以上五法,比较实用。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紧扣文章的主题,采用不同的风格语言。此外,初学写作者还可以采用模仿型和组合型。
  不同的风格语言,不管是平时的练笔还是考场作文都不会让人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审美上的单调。由于同龄人相似的经历、阅历和相近的思维层次,考场作文撞车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选用适当的写作技巧,结合文体的不同表现,运用不同的风格语言,即使是相同的主题,相似的材料也有一个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使读者(阅卷者)增强对文章的可信度和愉悦感。
  叶元齐,教师,现居浙江宁海。
  

语言风格与文体类型的互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