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4年第9期 ID: 358936

[ 王敏 文选 ]   

小学低段汉字书写教学实践调查研究

◇ 王敏

  一、研究缘起
  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关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热点。一些大众媒体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汉字书写能力的调查,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汉字书写和汉语应用能力下降的担忧。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目前汉字书写教学的不满,并进一步引起“汉语危机”“汉字危机”等讨论,甚至影响到中高考等重要考试的衡量标准的调整。
  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对书写教学的要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文件: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简称《书写纲要》)、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书写纲要》除了宏观阐述教学目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提要和原则、问题,以及各年级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有具体的表述。例如,要求一年级学生“逐步认识28种笔画并初步了解书写方法”,将“28种笔画”的“书写方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要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常用汉字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将“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偏旁的笔顺、写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以上措施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书写教学和书法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从内容到教学方法,书法与书写都有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小学低学年段,更偏重书写教学。目前的书写教学的状况如何?教学关注点是哪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们在北京的三所小学进行了书写教学实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书写教学状况,以实证的方法,分析现状,汲取经验,反思问题,提出建议。
  二、调查内容、方式
  本次调查的内容以2011年颁布的《新课标》所列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字为主,补充部分小学教学中的常用字。补充字的来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五家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的共有字中超出2500字范围的字、《现代常用汉字部件与部件名称规范》中的成字部件、《现代汉字独体字规范》中超出2500字范围的字。补充这些字的原因主要是从汉字学习的角度考虑。第一,目前的语文教材采取选文的方式,超出2500字范围的字出现在课文中是很正常的。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共有的超范围字,也是基础教材中比较常用的字。第二,由于成字部件兼具整字和构字两种能力,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利于建立汉字系统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独体字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就理解和掌握汉字书写结构而言,由于无法与大多数汉字一样切分结构类型,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综上,本次调查共涉及汉字2834个。
  调查方式是向受访教师提供电子表格。如下所示,表格包括四项内容:汉字、容易写错的地方、怎样写得好看、其他问题,不出现任何可能诱导教师的提示。内容。虽然由不同的教师分工负责完成整个调查表,但表述所用关键词基本一致,说明B校的教师在书写教学方面的研讨较为充分,一定程度上是集体成果的体现。B校的调查表能够代表水平较高且较为成熟、稳定的教学经验,选择作为范例做进一步分析,其他两校的调查结果作为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填写,因此以上情况也可以反映小学生在学习书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汉字书写偏误的心理、研究汉字书写教学策略等的基础资料。
  本次调查中有679字“容易写错的地方”一栏提示内容为“不易写错”。也有的字提示内容较多,在统计时分别体现在不同的类型中。例如:
  “帅”:左边的短竖易误写成小撇,右上容易多写一横。(笔画错/增笔)
  另外,我们也对部分骨干教师做了面访,一些意见反映在本文的分析中。
  三、书写教学实践的特点
  书写教学在目前的课程设计中,不占重要地位,通常由语文教师随堂讲解或在作业讲评中实现。考虑到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等因素,教师在提示书写问题时不太可能系统深入,采取概括重点、简要提示的方法是最可行的。当然,我们这次调查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教师的语言表达多少有些影响,但在面访中了解到,这种教学特点同样突出。书写是需要反复练习、不断提升的过程,但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难以理解较长的和较复杂的表达,教师的提示越简练,重点越突出,越容易看到效果。教师对书写错误和书写美观两个方面的提示大致情况如下。
  (一)通常一字一条
  1.缺笔
  提示缺笔的共有258字。例如,从“犟”的“峰锋逢缝”等字,“丰”易少写一横;“低底抵”等字,最后的点易丢掉。
  2.增笔
  提示增笔的有172字。例如,“浇挠饶绕烧”等字,右上多写一点。
  3.笔画错
  提示某一笔“错写成”或“误写成”“写成”另一种笔画的,共有686字,是书写错误类型中字数最多的一种。例如,“长”,“竖提”易错写成两笔;“朋”,“竖撇”容易写成“撇”。
  4.笔画关系错误
  笔画关系是构建汉字形体的关键,是造成汉字书写错误的重要类型。通常认为笔画关系有相离、相接、相交关系,笔画比例和起笔位置的问题也归于这一类。共有197字。例如,“男”,容易把“田”字中间的一竖和“力”的撇写成一笔;“末抹”,两横长短容易写错。   5.笔顺错误
  提示笔顺错误的共有66字。例如,“张涨帐账”,“长”的笔顺容易写错。
  6.部件错误
  将正确部件与错误部件对照的,共有646字。例如,“冰冲凑净凛冶准”等,“两点水”易错写成“三点水”。
  7.结构错误
  提示结构错误的共有37字。例如,“薄蒋多荷莲落藻”等字,上下结构易错写成左右结构。
  8.整字对比
  直接将正误两个字形并列,共有52字。例如,“戒”,易与“戎”混淆。
  9.其他
  笔画或部件的“方向”错误,共有45字。例如,“严”,第四笔和第五笔两个点的方向容易写倒;“虐区欧鸥”,开口误向左。
  这些字的提示也可归为笔画错(“严”),或部件错(“鸥”等),但教师特别提示“方向”,说明这类字在教学中有一定特殊性。据了解,低学年段学生的这一书写偏误确实有一定普遍性,相关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有关,是教学上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类问题。
  在“书写美观”的提示内容中,对某字的提示通常是简要提示结构特征、笔画关系,或提示某一重点笔画、重点部件,而不是详细讲解整字。例如,“绸”提示“左窄右宽”;“拜非秉垂耳”等横笔多的字通常提示“多横等距离”。
  (二)按照规律分类
  现代汉字常用字的部件中,成字部件占一多半。这与汉字的构字规律相关——成字部件往往承担示义或标音的作用,是汉字形义关联的重要结点。在本次调查中,教师选择提示部件错误的字是最多的,共有646字,即使将提示笔画错误的三类(缺笔、增笔、笔画错)加在一起,也只有43字。例如,“冰冲凑净凛冶准”等字提示“两点水”易错写成“三点水”。
  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规律,将有相同部件的字集中教授,可以解决一批字的书写易误问题。通过讲解部件在其参构字中所起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字义、字音和字形间的关系,提高正确书写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将汉字的构字规律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科学的汉字构形观念。例如,“(衣)一(示)”是一组容易混淆的部首,本次调查中有21个字的提示与此相关:“袄被补衬初福褐襟裤裸袍裙衫袖裕”的提示是“衣字旁”容易误作“示字旁”,“祁社神视祥祝”的提示是“示字旁”容易误作“衣字旁”。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相关部件的内涵,未能建立起汉字形义之间的关联。教师若能对这两个部件的内涵加以解释,相较只指出缺了哪一笔、多了哪一笔,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这两组字的字形。
  书写美观的提示内容也注重概括规律,通过简要提示汉字的结构方式(如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与书写美观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宏观的汉字结构美学概念。
  1.结构
  指按照汉字的主要结构类型,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给出关键性的提示。
  (1)左右结构:明确提示“左右结构”的有1452字。表述为“左小右大”(如“版爆喘”)、“左宽右窄”(如“别仇创”)或“左短右长”(如“辞蹬睹”)。
  (2)上下结构:明确提示“上下结构”的有459字。表述为“上窄下宽”(如“昂罢策”)、“上宽下窄”(如“商窜费”)、“上下一样宽”(如“覆岗高”)。
  (3)包围结构:提示外框要“正”。例如,“围园圆”提示“口字框要摆正”。
  (4)半包围结构:提示“包”的部分要足够“大”,能“包住”“托住”其他部分。例如,“磨”提示“‘广字头’写得大一些,要包住里面的部分”;“这”提示“走之托住‘文”’。
  2.部件之间的相对比例
  以“宽窄”“大小”“高低”“长短”等成对的概念提示合体字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
  对比提示“宽窄”的有1651字,如“陈”提示“左窄右宽”;
  对比提示“大小”的有223字,如“惠”提示“上大下小,上略窄,下略宽”;
  对比提示“高低”的有170字,如“评”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对比提示部件比例“长短”的有156字,如“抽”提示“左长右短”。
  3.笔画的位置关系
  紧凑与舒展:提示书写“紧凑”的有226字,如“骤”提示“左右一样高,右边部件多写紧凑”;提示书写要“舒展”的有232字,集中在撇捺两笔,如“命”提示“‘人字头’撇捺舒展,包住下面的部分”。
  多横等距离:“拜非秉垂耳”等横笔多的字通常都有此提示。
  起笔位置的关系:如提示第一笔起笔位置要低一些,的起笔位置要在一条竖线上(如“彩”“杉”)等。
  (三)区分书写教学与书法教育
  书写教学与书法教育之间的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简单地将传统书法教育的方式用于书写教学,无论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困难。如前所述,目前书写教学实践具有“简要易明、突出重点、重架构比例,轻笔画笔法”的特点。在面访中教师们也明确表示,书写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都与传统书法教育有所不同,书写教学中首先要求正确,在美观方面要求工整,侧重架构而非笔法,单纯套用传统软笔书法概念和方法并不可取。
  四、问题与建议
  本次调查也显示了目前书写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有些提示内容之间缺乏照应。例如:“弓”标示为“不易写错”,但“强、弱、引、蚓”等字标示“弓的笔顺容易错”。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是由于目前书写教学中还没有以字为单位逐一分析,并系统性地总结书写要点,教师所能依据的是个人经验,不同的教师在纠正问题时把握的尺度也不尽一致。
  二是对书写教学的关注度不一。调查表显示,多数教师填写的提示内容非常细致,但也有个别教师填写“不易写错”的比例非常高,这至少表明后者在教学中对书写的关注度较低、有教师表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语言能力,教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写文章,汉字学习要服务于这一教学目的,所以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以词带字的方法,书写教学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对书写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书写水平,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虽然近年来对书写的重要性一再强调,但由于教学目标的压力,或教师受限于个人书写水平,更有效、更系统的指导还有很大的不足。
  三是在准确掌握和运用汉字学概念、恰当把握和落实相关规范标准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例如,目前教学所用的楷体字模为印刷体,存在要求学生临写严格靠拢印刷体的情况。例如,“垫势执热熟塾”几个字都有“丸”这个构字成分,“势执熟”提示“‘横斜钩’误写成‘横折弯钩”’,“垫”提示“右上易错写成‘九’”,“热”提示“容易少写一点”,也是误写成“九”。我们可以理解丢掉一点后“丸”写成“九”是写错了字,但不太好理解“势执熟”三字的提示——“横斜钩”写成“横折弯钩”,看起来会有些别扭,但能不能说就是“书写错误”呢?按照前文所述,如果笔画名称发生改变,作业和考试考查时就可能判为错。但这种判断是否合理,还需要讨论。
  总括而言,本次调查反映出,教师注重笔画正确性、注重部件提示、注重结构比例均衡等方面的提示,与以上几个文件的要求是一致的。但由于教学指导的要求偏于宏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更多地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加上教学时间不够充分、相应的系统研究不足等原因,书写教学提示有简单化、粗线条、就形体说形体等问题。应该认识到,书写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字技能的过程,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写字的过程不仅是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如果这样综合性地看待写字教学,那么教学目的既应包括书写正确、书写端正等显性要求,也应包括掌握汉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汉字构形的基本原理、汉字形义关联的概念等,需要将汉字学的研究与书写教学、汉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从汉字教学理论到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更多的、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投入精力,多角度研究讨论,如研究书写与书法的分界、结合教学需求建立汉字结构分析与字义系统的联系、设计可操作的分学年段汉字书写水平评价指标、通过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包括汉字书写在内的汉字知识培训、研究将信息化手段用于汉字书写教学和练习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汉字书写教学与词语、篇章教学的结合等问题……在广泛坚实的研究基础上,为提高书写教学水平提供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