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3年第11期 ID: 358695

[ 高娟 文选 ]   

体味“文”“心”交融的境界

◇ 高娟

  人们在改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精神生活的需求,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行动范围相对狭窄,他们接触社会较多的途径是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籍,因而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他们的精神发展、人格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什么样的著作才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什么样的经典著作才适合作为中小学的读物?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同时也备受学生家长的关注。钱理群所著的《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一书分为四辑:经典阅读与教学、鲁迅作品教学、诗歌教学、教学文本解读。全书旨在让读者能于经典阅读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味“文”与“心”交融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钱先生的《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第一辑“经典阅读与教学”和第三辑“诗歌教学”阐述了“文”与“心”交融的两个基本前提,解决不知何为经典和怎样的经典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问题;第二辑“鲁迅作品教学”和第四辑“教学文本解读”以实例分析的形式解决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的问题。钱先生一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经典阅读对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从实践上对经典阅读篇目进行教学分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很好地解决了语文教师面临的实际困境。
  “经典阅读与教学”一辑阐明了“文”与“心”交融的前提之一:经典阅读。钱先生所谓的经典阅读是一种具有精神深度的个性化阅读,它让人心沉静,沉潜到历史的深处、文明的深处、生活的深处、人性的深处,从而获得生命之重。经典都是思想、文化的经典与语言文字的经典相统一的,所代表的是人类和民族文化的精粹与高峰。同时,钱先生肯定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学生阅读经典名篇,不仅从小就占据思想高地,而且在经典语言的熏陶下,会逐渐养成纯正的语言感觉、趣味、习惯和能力,这是一条学习语言的堂堂正路。钱先生除了在书中详细解析萧红、鲁迅、沈从文、汪曾祺、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丰子恺、朱自清等名家的经典著作外,还特别呼吁将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其文风正适合矫正日趋华而不实、话说不清楚的当下语言现状。
  诗歌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钱先生在“诗歌教学”一辑阐明了“文”与“心”交融的另一前提:经典阅读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保持一致。以诗歌教学为例,小学阶段的诗歌选文应该突出“儿童的思维、情感、生活、智慧与德行”,其功能为培育童心、童趣、童思、性情、智力、品德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诗歌选文应该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和丰盛、无羁的想象,并且充满着生命的亮色,展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历史的关系,这样才适合感觉敏锐、情感丰富、想象活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中学生的成长特点;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应以现代诗的阅读与鉴赏为中心,展示现代诗的多义性、多样性、结构和层次,因为少年逐步走向青年,思想、情感都趋于复杂,这是接触现代诗的最佳时期。遵从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合不同对象的诗歌作为阅读篇目,这样学生才能够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鲁迅作品教学”一辑讨论了如何认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地位,以及如何教学鲁迅作品的问题。钱先生是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资深学者,他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钱先生也是一位语文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他倡导“以语文的方式读鲁迅”是鲁迅作品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钱先生通过对90后中学生(包括大陆和台湾)“读鲁迅”的个案研究,认为鲁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指出鲁迅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鲁迅的精神意识,鲁迅语言的特点、文学色彩也都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鲁迅作品如何教?对于这一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钱先生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分析解读得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体地分析和把握鲁迅每一篇作品“文”和“心”的契合点。
  “教学文本解读”一辑钱先生通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多篇经典著作的阅读和教学分析阐明了阅读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一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必须首先教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进而“以心契心”,与之交流对话,加入情感意义更深刻、更美妙的审美创造过程。二是从形式(“文”)入手,以到达形式(“文”)和内容(“心”)的统一,即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必须从“怎么写”入手看“写什么”,由文见心,循文而会意。钱先生列举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两个基本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特别之处就是要抓住鲁迅先生的神来之笔——“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的”蟋蟀、覆盆子、木莲,而且还是“们”,还夹杂着德语,这样的神来之笔是必须抓住的。我们的阅读与教学不妨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要对蟋蟀等以“们”相称?为什么不舍得离开百草园?以此为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达到“文”与“心”的交融。
  钱理群是著名的学者,亦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身兼思想者与实践者双重身份。此书是钱先生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做的具体教学实验的总结,全书由“最为用心,投入、花费精力最多”的一篇篇教学文本解读组成,是作者身体力行为语文教学改革所做的重要实事,充满了深刻的锐见与平易的交流,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帮助,也能找到改变当下语文教育困境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