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3期 ID: 353575

[ 张新木 文选 ]   

改革中的各国语文课程标准

◇ 张新木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1}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最近出版的《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2}全面译介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环境、政策地位、指导思想、课标内容、大纲特色、实施步骤、补充措施及实践评估等方面作了综合性分析,基本反映了当今国外母语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政策环境。
  在这项研究中,突出反映的一点就是课程标准的时效性和改革特征。作为一种国家意志和规范教育行为的纲领,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时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各国的语文教学大纲从制订到规范化,从简单的指导计划到体系完整的全阶段的课程标准,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改革;而且大多数国家每隔三五年都要修订和出版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这种演变和改革主要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大纲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方式的革新上。
  受教育者的素质是各国课程标准优先考虑的问题。现行各国课标都主张培养有文化素养、有创新能力、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英国根据近年来有关评价和考试概念的演变,提出应使学生“具备成人生活和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在《学校课程》中强调要“培养学生活跃、探索的头脑;培养学生合理地质疑、辩论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各种身体技能”。{3}美国纽约州的《资源指导》将原来的第四部分改成《英语语言艺术核心课程标准》,以便适应新的形势。法国一般每五年要修订一次教学大纲,目前的大纲结合了近十年来语文教学的环境、内容和方法的特点,由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学科教育研究专家、教学实施群体代表联合制订。在继承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的前提下,更新了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措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新教养技术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法国教学大纲推行个性化教育,使“人人都能成功”{4}。改革的雄心和学生的独创性一直是教育部门的期待。俄罗斯也强调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作用时,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个性精神上的成长,使其掌握言语,形成道德观念和审美风味。{5}加拿大的大纲希望学生能发展和展示积极态度,并在语言和非言语交际中表现这些积极态度。哥斯达黎加主张21世纪的教学方针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社会政治和经济生产。而语言则无疑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各国教学大纲改革的重点工作和常规任务。德国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内容更新的情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基本要点如下:一是课程标准的研究从传统的“四项教学目的”结构,演变为“三位一体”的学习目的结构;二是从“闭门”研究本国的教学大纲,到“开门”研究符合国际宏观发展的教学计划,我国新课标参考了“PISA考试”(2000年)和“欧洲新语言标准”(2001年)等国际标准制定模式;三是从语言和文学的“分家”,到语言和文学的综合和统一;四是“能力”概念的变化,它超出了单纯的科目学习范围;五是课程标准中的两种基本模式,即“内容说”和“能力说”,目前“能力说”已经主导着欧洲各国的语言课程标准。{6}南非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为了参与社会及适应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工作环境,素养能力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和传统口头文化,而且包括多媒体、图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文化和批判能力等素养。语言课程的内容应该为学生成为南非人及国际社会成员做好准备。“进一步教育和培训”阶段的课程要培养“批判能力和发展能力”,使语言成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工具。{7}
  培养方式的革新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英国考试大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是单纯接受还是兼有探究,是孤独的还是合作的,这些都决定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如“英语”和“英国文学”考试大纲的封面上明确地写道:“全新的大纲,提供极大的灵活性与选择性。”教师角色也需要变化,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结果和大纲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英国“2000年新课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强调改变“16岁告别学校”的严峻现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俄罗斯大纲则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和有能力的读者,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他的阅读修养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他对阅读活动本身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即能否自觉地、有目的有方向地选择书籍进行阅读{8}。法国高中教学大纲提出“分析性阅读和粗略性阅读”的方式,体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理念。“分析性阅读是让学生构建文本的意义,这是一种表述性学习,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批评和分析的能力;粗略阅读是一种自由形式的阅读,是一种以个人为主的阅读形式,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9}
  从各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和改革情况来看,教育理念、大纲内容、培养方式是课标改革的主要方面。外国课标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修订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使我国的课程标准在体现民族化科学化的同时,努力走向人本化和现代化。
  
  {1}《语文教材编制基本课题研究》,《母语教材研究》第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第465页
  {2}《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母语教材研究》第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
  {3}{4}{5}{6}{7}{8}{9}同上,第5-6页、150页、第232-233页、第232-233页、第481-482页、第283页、第210页。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10008)

改革中的各国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