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716

[ 张勇 文选 ]   

人间仙境黄鹤楼

◇ 张勇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矗立于武昌城西南角,以其绝世独秀的奇妙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的目光。唐人阎伯理曾登楼游历,被眼前神奇瑰丽的景象所震撼,发出了黄鹤楼乃“荆吴形胜之最”的感叹,并欣然写就一篇精美文章《黄鹤楼记》。教材节选的虽不足百字,却是字字珠玑,为世人展开了一幅人间仙境图。
  黄鹤楼首先吸引人们的是其典雅浪漫、仙意浓郁的名称。鹤是仙家之物,黄鹤更是稀有,以“黄鹤”作为楼的名称,使人充满瑰丽神奇的遐想。“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作者引述《图经》上的故事,更加让人确信此楼与仙人联系紧密,非同凡响。引用这段文字,不仅基于上述原因,还有更深远的意思。费祎本是蜀汉大将,羽化登仙之后竟留恋此地。能让仙人留恋,此处必是魅力独具的。为了证实这一命名由来的可信度,作者再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言之不谬,切实可信。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仙意的名称,便拉开了黄鹤楼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对这座楼充满向往和期盼。
  黄鹤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绝妙融合,很是神奇美妙。武昌城西南角的黄鹤楼,因其地处偏隅却绝世独秀而尽显独特。黄鹤楼的气度魅力又和它周围的环境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那一方飘渺神奇的人间仙境。黄鹤楼依江而建,楼下奔腾的江水,裹挟着远方的云气呼啸而来,欢腾而去;黄鹤楼高耸入云,星汉缭绕,仙乐袅袅,好一派神奇的仙境!日夜听涛赏景,其屏气凝神之态,更像绝俗仙人了。
  黄鹤楼最为世人喜爱和赞颂的是它那气度非凡、精巧别致的楼阁状貌。“耸构巍峨,高标”,是对黄鹤楼外观的整体描写。“构”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形制、构造”,那么“耸构”一词就不仅是从其外形上而且是从其构造上写出了黄鹤楼的高大。“高标”本写一峰高出群峰之上,可为一方之标识。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诗句,极言山峰之高,连太阳都过不去。《黄鹤楼》一文中,作者用 “高标” 来比喻黄鹤楼孤高突兀的特点。“耸构巍峨,高标”这几个词语将黄鹤楼高大雄伟、构造繁复的形象极为传神地描绘出来。再看“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在多重飞檐之中有无数的丰拱与雕饰,使飞檐更加丰满繁丽;楼的四周有闼,所以楼上才显得敞亮。“霞”字修饰“敞”,既指门的高大敞亮,也指闼上彩绘绚丽,映照如霞。既能有那样高大巍峨、气度非凡的整体状貌,又有如此精巧别致的构造设计,黄鹤楼可以称得上是仙貌了。
  登楼揽胜,坐窥井邑,黄鹤楼让游览者飘然若仙。游者登楼,可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坐”是闲适,游得轻松,心境非常,与黄鹤楼的环境极为契合。“坐窥”强调的是坐于楼中自窗隙外探视便可看见城乡美景,视野之开阔信笔溢出。同时,作者笔下的楼外妙景又如雾里看花,“俯拍云烟”一句便道出了高大的黄鹤楼周围烟云袅袅之貌。忽隐忽现,朦朦胧胧,着实给人如临仙境之感。
   仙名、仙境、仙貌构成了黄鹤楼这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间仙景,难怪登楼揽胜的人们无不飘然若仙,为之陶醉了。
  
  课文背后的故事:
   黄鹤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这座命运多舛但文化之脉延续不断的江南名楼,自修建以来曾多次被毁,几度重建,但都延续了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气度内涵。历代文人雅士都喜欢到这里吟诗抒怀,如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毛泽东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些古今名流脍炙人口的诗句,让黄鹤楼更加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