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启示
《杯中窥人》是知名80后作家韩寒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一等奖的作品。有专家评论说:“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也许能让我记住那篇文章的正是它与众不同的题目。我很喜欢《杯中窥人》这个题目,也许正是这个题目,让我抛开浮躁,去静下心来细品文章的内容。直到现在,我仍然对这个题目感到折服,虽然看似妙手偶得,但是我相信这是在一定的沉积之上所结晶而出的,就像春的艳是经历了冬的寒……”不能说韩寒的那篇文章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完全是依赖了那篇文章的题目,但一个好题确是能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这一点对于话题作文尤其重要。
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我们称之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的形式是鼓励学生创新的一场盛宴。让其围绕同一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因而具有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特质。开放指的是这类作文的拟题自由、选材自由、文体自由、想象自由;有所限制强调的是要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和想象。
虽然话题作文缩小了写作范围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学生的长处,写出个性,体现出创造力。但这往往也让拟题和开头成为了雾中花水中月,在考场中让许多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如何才能拨开云雾,让题目和开头先声夺人,流光溢彩呢?
佳作邀赏
刚搬了家
扬州一考生
刚搬了家,我感到一切都不适应,心里总是很怀念那个度过我美好童年的屋子。所以星期天下午我回了一趟“家”。
这天正好下着雨,淅淅沥沥的。我撑着伞疾步走着。天空是阴沉沉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因为那是夏季,所以不时还有几声雷的凄惨的叫声。
终于来到楼下,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眼前仿佛出现了小时候站在雨地里的情景:记得那天,也下着雨,出于好奇,我呆呆的站在雨地里望着天空发呆,好像在享受雨带来的清爽。起先院子里还是一片人们回家的嘈杂,渐渐地,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了。但我并不孤独,因为在我的“天空”里有无数奇思妙想,它们像朋友一样,与我形影不离。我试图模仿当年的我,我却感到十分寂寞,因为幼年的那些天真的想法已经离我而去了。
走进楼道,依然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我毕竟在这儿生活了六年,对这儿再熟悉不过了,哪儿转弯,哪儿有几个台阶,我都了如指掌。我几乎可以不依靠扶手,轻松自如地走上楼去。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玩的“台阶游戏”:双手背后,在同一起点,等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往上跳,谁先到顶,谁就赢。我常常赢,赢后的笑声和欢呼声在我耳边回荡着……
我家已经搬走,我也就不能再进那间屋子了。我只能带着遗憾望着熟悉而陈旧的门发呆。
我感到伤心,因为没有达到我这次回“家”的目的。我回“家”就是为了取回我的“童年”。在那间屋子里,我把我所有的快乐藏在了一个地方,一个只有我知道的地方。现在我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不,是我生命中的一大部分!
点评心得
有些时候,记忆会站在时光的门缝里默默地看着我们不动声色,而我们却不知。等到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家”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快乐,“我”的童年,我们可以回家却永远也回不去逝去的时光!作者拟题时逆向思维反其道行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然后开门见山,以细腻的描写,深情的笔触弹拨了读者的心弦,这篇以“回家”为话题的作文,竟然引发了我们如此之幽思,让我们也回了一趟心灵的“家”!
方法指导
一、如何拟题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对于形式自由的话题作文来说尤为重要,它会成为一双美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顾盼之间让读者一见钟情。下面结合一些例文就话题作文的拟题谈谈。
了解基本特征,把握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话题作文只是圈定了一个相对集中的谈话的范围,对于话题的界定是靠学生自我解读完成的。而由解读到题目外在的呈现,仅仅依赖自我知识的建构是有限的,因而了解题目的基本特征是前提,掌握基本要求是要素。
(1)基本特征
① 准确贴切。作文的题目要在文题所包含的范围之中,不能无限制随意扩大或缩小, 否则将不合题意。另外,既不可以“题”大于“ 文”,也不可以“ 文”大于“题”,否则就会文不对题。如:
2010黑龙江佳木斯卷以“趣”为话题。
有考生拟《爱观窗外风景》一题,题中未见“趣”字,却内涵乐趣、兴趣、情趣、志趣、美趣……
② 新颖生动。新颖生动会给你的题目披上一件靓丽的外衣。能在众多作文题目当中脱颖而出。题目如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能让人在第一印象中觉得你的文章不同凡响。如:
2010年山东青岛卷,以“习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有学生拟《“针”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题,其中“针”字巧用谐音一语双关,独具匠心新颖生动。
③ 简洁凝练。恩格斯曾经说过“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不能哆嗦,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2010年山东青岛卷,以“习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也有学生拟《好的习惯受益终身》,题中“好的习惯”一中心词彰显话题的核心,无冗杂赘述,无旁枝末节,令人一目了然。
④ 耐人寻味。好的文章题目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不能让读者一眼兜透, 能够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如:
2008年扬州卷以“回家”为话题作文。
前文的考生以“刚搬了家”为题。题中的“家”让读者读完方知乃作者童年、快乐和已逝岁月的栖息地,也让读者不由掩卷沉思,耐人回味。
另外,拟题时还应注意:标题范围要小。如果标题太大,可以用小标题加以限制。另外,话题不宜直接做标题,一个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太多,太宽泛。
(2)基本要求
① 切合主旨。 审题时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好材料的主旨,这样,拟出的题目才能扣住题意,切合主旨。
② 限制范围。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拟题,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如果标题拟得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③ 善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某道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道理的思维过程。联想要丰富,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联想要合理,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
④ 注意含蓄。把思维蕴含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3)归纳常见方法,自由灵动运用
明确了拟题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扩展
扩展法就是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
2010年南宁卷以“礼物”为话题作文。考生拟出了这样的题目:《礼物的重量》《还记得那份礼物吗?》《礼物的诉说》《成长是礼物》……
这是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所给的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想象
想象法就是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
上题也可拟题为: 《假如礼物有颜色》《礼物: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我制造了一种礼物》《长了脚的礼物》等
这样运用想像法拟题,在第一时间吸引了老师的眼球,同时也能激发想象力、创新力,从而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三)修辞
(1)拟人
拟人法就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如: 上个话题还可拟为:《礼物的自述》《我是礼物》《礼物与礼物的对话》等。
这样的题目,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2)引用
引用法就是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他们进行变通做题目。如:
2010年新疆卷以“微笑”为话题作文。可拟为《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你的微笑编织了每一个奇妙》《向日葵的微笑》《微笑——我的一米阳光》……
(四)引申
引申法就是在所给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其引申义,用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
如2008年浙江舟山中考作文:以“日历”为话题作文。
根据日历的原义进一步分析,就可知道它的引申义是“时间”,这样,就可以拟题为:《从开始到结束》《掌中的岁月》《时光的罅隙》《在时针上跳舞》等。
这些题目挖掘出了话题的深层含义,能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五)设置悬念
就是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
2010年成都卷以“守望”为话题作文。可拟如下的题目《守望来了……》《守望第3天》《岁月守望者》等
这些题目就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二、如何开头
作文的开头被誉为“凤头”,即要求对其精雕细琢。但如何做到呢?下面就以一些优秀的例文为例谈谈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如:
①“咦,这一大群人在那里看什么呢?”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在放学的路上忍不住改变了路线……(《遇到幸福》)
②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瘦骨嶙峋的双肩耷拉着,头发杂乱的遮住了大半个前额,只有风吹过的时候,才会间或露出他空洞的眼。(《窗外的风景》)
(2)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① 14号、15号、16号……墙壁上的痕迹被一层层叠加,在春天的湿润将溢满校园时,在夏日热浪汹涌而来时 ,我们将离开这里——我的依恋的校园。(《青春序曲》)
② 一片绿意带着太阳光的透明穿透了角膜,清新的空气擦亮了呼吸……伫立窗前,春光悄然漫进了这小小的空间。(《待到春光烂漫时》)
③ 三月,在春风的吹拂下,大地慢慢张开了眼。河流轻盈了起来,生灵活跃了起来。这时,你常常听到多情的春雨轻轻敲打着窗棱,向人们发出邀请……《雨的季节》
(3)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浙江之行我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我的梦并没有结束。浙江它是梦开始的地方……《有梦的地方》
② 居里夫人曾说过:“一个人应当有恒心,尢其要有自信力。”那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最大的特征便是拥有很强的自信力。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会成为伟人,但我相信,自信却是我们步入成功的先决条件。(《从鼓励中学会自信》)
(4)抒情议论奠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① 要多少斑驳青苔才会入墙?要经历多少人和事,才会让那段记忆刻骨铭心?(《共享离别》)
② 世界太大太丰富了,有光明有黑暗,有正义有背叛,有歌颂有贬斥,让人无法看够,看透,而我的视线一刻也不停地观察着世界的美好和肮脏。(《我的视线》)
③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或幸福甜美的,或曲折坎坷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生活经历才教会了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教会了我什么呢?(《我从“泪水”中学会“微笑”》)
(5)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① 以前我常常思考幸福是什么?我足够幸福吗?因为生活的冗杂,常常让我遗忘。可是,因为一次生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的幸福你的手》)
(6)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将其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也可以是相反的事物间进行对比。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如:
① 你说:“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我则说:“我的幸福来自于你。”(《我是幸福的》)
② 人们常常说微笑是一种最美的神态,但我更认为,微笑是一种高尚的姿态。(《你知道我在对你微笑吗?》)
小试牛刀
被误解时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身处窘境时自嘲一笑,是一种智慧;无奈时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时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
对于各种各样的“笑”你又有怎样的感触和理解呢?请以“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