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启示
《水浒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多个故事。小说人物与情节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勾连。小说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下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一个个小故事环环相扣,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最终汇成滔天洪流,汇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这种环形结构的“环”与“环”的交叉处其实就是一种“过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的性格彰显出来,也为其后来“大闹五台山”作了铺垫和预示。
我们在写记叙文时,面对翔实的材料,也需要在不同的场景间设置一些必不可少的过渡,让读者的视角有缓冲的余地,顺利地从一个角度过渡到另一个角度。在具体的写作中,过渡的方法很多,但要求是一样的,即要用承上启下的段落、句子或关联词语来巧妙地实现过渡。
佳作邀赏
心 事
◎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初中八(15)班 华祝虎
记得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
我家楼下有一对修自行车的夫妇,丈夫是个个性很强的男人,黑黑瘦瘦,头发很短,常戴副墨镜。妻子则很胖,性格大大咧咧,为人热情,但也会说脏话,有着一手补鞋的好手艺。夫妇二人有一个抱养的孩子,叫佳佳,是个女孩,长得浓眉大眼,性格外向,像个假小子。
佳佳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她虽然是个女孩,却爱玩男孩子的东西,比如玩具手枪、弹弓。所以,她和我们这帮男孩子很玩得来,我们也都把她当“哥们儿”看。
有一天,佳佳说想骑骑我的小自行车。佳佳的父母靠修车、补鞋为生,生活很困难,他们从未给佳佳买过玩具,更别提什么自行车了。我很舍不得把自行车借给佳佳,但她一再恳求,我也只好极不情愿地借给她了。可是,佳佳骑上自行车没几步就撞上了台阶,不慎跌了下去,跌得很重,我的车也摔坏了。当时我很生气地对佳佳说:“你真混蛋,没本事骑什么车啊!”佳佳的眼睛里渗出了豆大的泪珠,但没有哭出来,也许是因为痛,也许是被我吓到了。之后,她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后悔了,不该对她这样,但一想到心爱的自行车被她摔成这样,我就头也不回地推起自行车走了。
之后,佳佳再也没来我们这幢楼玩过,伙伴们都觉得很奇怪,询问我知不知道原因,我谎称她生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伙多忘记了那个很久不出现的佳佳,而我却一直为当初的言行后悔不已。每当我经过那个台阶时,就会想起佳佳那天真的笑脸,也会想起佳佳骑车跌倒时无助的神情。甚至在马路上骑车时,我都会注意观察,希望从前那个假小子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曾问过楼下修自行车的夫妇,佳佳去哪里了,他们总是笑着回答:“佳佳上学去了。”他们的态度越是和蔼,我就越是不安。
最近看不到楼下修自行车的夫妇了,这让我有了一丝轻松,我想他们也许带着佳佳去外地上学了。可是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从另一个修自行车老人那里得知,佳佳的养父因为生病不久前去世了,佳佳的养母带着佳佳回老家了。这是我第一次得知佳佳的全名:严海佳。
那天,我明白了:有些伤害也许一生都无法弥补。从此我也不再过多自责,而是深深地祝愿远方的佳佳平安、幸福。
点评心得
文章的开头就是一个引起下文的过渡,让我们禁不住想问:小时候的什么事?小作者在简单叙述了修车夫妇一家后,接下来用“有一天”向我们描述了一件小事;事情叙述结束,小作者用“之后”过渡到自己对佳佳的伤害,又用“最近”将事情过渡到佳佳的下落。读到这里,我们本以为小作者会更加不安于自己的无意伤害,可是小作者却笔锋一转,用“那天,我明白了”过渡到自己对佳佳的深深祝福。还有什么比这个结尾更温馨更真实的呢?
方法指导
1. 设置段落实现过渡
段落式过渡,往往用于比较大的层次或部分之间。例如鲁迅的《孔乙己》,前面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写了“我”的情况,下面转向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二者之间用了一个桥梁式的过渡段,使得上下两部分连接得很自然。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堂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这一过渡段既承接了前文所交代的“我”在咸亨酒店做伙计的具体情形,又自然引起下文,具体描写孔乙己每次来咸亨酒店的情形,描写“我”作为咸亨酒店的一个伙计冷静地观察着酒店里酒客、孔乙己、掌柜的不同表现。这一过渡段既交代了环境,又引起故事展开,巧妙自然。
2. 利用关联词实现过渡
上下段、层之间,常常用关联性的词语来过渡,这种过渡方法简单明了,直接迅速。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是个转折性的过渡,一个“但”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于是下文便很自然地展开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对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自然也就无需多费笔墨,这一过渡可谓简捷迅速。
3. 安排句子实现过渡
很多时候,我们对面前出现的疑团,虽作多种推测,但仍不能肯定,为了进一步寻找答案,就需要安排追究式的句子过渡。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文中写陈伊玲复试失败,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作了两种推测,但毕竟说不准,因此想深究原因,于是用了这样的话来过渡: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过渡方法,既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迫切想知道下文所交代的具体原因,同时也自然巧妙地展开故事情节。
4. 改变表达方式实现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接到另一种表达方式,实现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这时往往要使用过渡。例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这样写道: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里的过渡,将表达方式由前面的议论和抒情转换为接下来的记叙,从而自然转接到下文对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行为的描写,使得文章起承转合自然熨贴,颇具吸引力。
5. 转换场景实现过渡
好文章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当然也要重视文章上下的衔接、转换, 时间、地点、事件等的转换,常常也需要用过渡的句子。如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叙事性绝句,其过渡性句子是: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注意承上启下。恰当的过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段落之间不仅要有内在联系,而且还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自然顺畅地从前过渡到后,使得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所以,过渡在文章中起着“穿针引线,组织成篇”的重要作用。
小试牛刀
生活中,许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能适当地运用过渡词句或语段;③感情真挚;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