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738

[ 何伟 文选 ]   

说“荆”道“楚”

◇ 何伟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一句,有注解称,“楚,荆木”。为何有此解释呢?
  许慎《说文解字》曰:“楚,丛木,亦名荆也,从林,疋声。”《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据此可知:荆就是楚,一木两名,或称为荆,或称为楚,并无分别。荆还有牡荆、小荆等名称,是一种开花结子可食而材质很结实的带刺的落叶丛生灌木。其枝坚韧,可用于编制篮、笼、篱笆。因此它是一种用途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的材料。
  黄河流域为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夏商之际,一支芈姓部族居住于黄河下游一带,这支以荆棘为自己图腾崇拜的部族,便以荆、楚,或荆楚并用为部族的名称,最终而成为国名,荆国或称楚国。《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穼入其阻,裒荆之旅。”至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南、湖北扩展到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五霸、七雄之一。
  楚,一由“荆楚之木本植物”引申为:① “古代的荆枝或督责生徒的小仗。”《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② 引申为“拷打”“拷掠”。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夫人之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唐皇甫枚《三水小椟·步飞烟》:“缚之大柱,鞭楚血流。”③ 引申为“痛楚”“苦楚”。晋陆机《于承明作于士龙》诗:“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唐李朝威《柳毅传》:“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楚的第二个意思是由“荆楚之丛生”引申为“鲜艳”“华丽”“繁茂”“出众”“杰出”等义项。《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宋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跟“楚楚”相关的常用成语还有楚楚不凡、楚楚动人、楚楚可怜、衣冠楚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