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183

[ 薛颖颖 文选 ]   

除了宽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薛颖颖

  前天,又一次听到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深刻独到的思考,让我很受益。他说自己一直宽容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尤其是最后一节课,学生肚子饿了,吃点东西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常把教师的宽容当成纵容。你默许他们吃饼干填肚子,他们就抱来西瓜,一节课的功夫灭掉半个;你体谅他偶尔的迟到,他就常常借此拖延时间,忽视规则。可是,即便如此,王老师坦言不会取消让学生课上吃点东西的做法,也不会因为学生拿他当挡箭牌就否定之前的做法。说到这里,作报告的王老师显得无比从容和坚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打开一扇门通风透气,不料,引来了苍蝇,下意识就会随手关上,有些人甚至永远都不再开窗了。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几年,我也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过,体谅、宽容、关爱,但当孩子们把宽容当成借口一次又一次地肆意挥霍,我便毫不犹豫地关上门窗,懊悔于最初的体认。甚至,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产生怀疑。听完了报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王老师如此坚定?那一刻,我油然想到幼时盘踞在心中的另一个疑惑。
  学生时代,知道美国可以自由购买枪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枪。美国公开销售枪支的商店就这么赫然立在街头。我很惊讶,这边完成了枪支的交易,那边就很可能发生枪杀案啊。这似乎也解释了美国电影中为什么有大量的暴力血腥的场面。幼时的我不禁暗自庆幸,没有生活在那里是多么的幸福。可是,后来知道在美国,私人财产圣神不可侵犯,在相当多的美国人看来,枪支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不仅保护私人财产,也可以防止政府或者军队的突发政变,以此捍卫个人的生命安全。当然,枪支不是无限自由的,你不可以把枪带出自己的私人领地,美国的警察是相当敬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都相对优秀。可是,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明白,就算这样,也无法避免与枪支有关的悲剧在美国上演。白宫的前面,有一条宾夕法尼亚大道,在这里,四位总统遇刺身亡,八位总统遇刺后幸免于难。就是这样,这条大道都没有关闭过。直到1995年,克林顿总统才下令关闭大道。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促使克林顿做出了这个决定。我只是发现,即便这样,也不会在美国禁枪。是不是说,自由、权利与代价从来就是在不断的博弈中痛苦地实现着平衡呢?
  那么,当我们用爱关照学生,用宽容体谅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在痛苦中实现着平衡呢?我们希望学生心中有爱,所以我们爱他们,我们希望学生有敬畏之心,所以我们尊重他们。我们已然成年,他们还是孩子,在这样的年纪,要给他们的心灵多种几粒善良美好的种子,以便在成年后回望读书时代,他们会因为曾经被爱过,被尊重过而充满感激,并有可能将善良和爱心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我们又希望他们懂得规则,在规则中端正言行,修养品格。学生处在成长期,教师肯定会在情感上与之共振,也会有冲撞有阵痛,学生不理解教师的好意和良苦用心也在所难免。只是,身处于当下这个功利主义盛行、价值观逐渐沦丧的教育环境里,很多教师的尊严得不到尊重。一个没有被爱过和尊重过的孩子身上,是不会萌发爱与尊重的花朵的,那么,一名教师的善良和爱心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也是需要有坚强后盾的。
  我看到身边有许多同事,即便自己受了委屈,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仍然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我不想用“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我敬重的同行,也不想“伟大”和“高尚”这类词语总伴其左右。他们只是用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修养践行教育的常识。我们知道,一个真正发达文明的国度,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定会得到坚实的捍卫,同时,还能享受作为人应有的尊重、体谅和宽容。我认为理想的教育也当如此。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遵守规则,这样,孩子在踏上社会后才能成为良好公民,学校教育也要让学生感受爱心和温暖,这样,孩子心中才有爱,才能播洒爱,才能体会为人的幸福和欢乐。我想,这或许是王老师如此坚定之所在吧。这样注定,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总有波澜。只是,我又困惑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永远不只是几个教师的事情,对于教师职业操守的坚定与保护,除了教育工作者本身宗教般的执著外,又有谁能在信仰之外寻求答案呢?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