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她年轻漂亮,向往过上高雅奢华的生活,这就使她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当她生活在衣食无忧之中时,她的心灵却仿佛遭受地狱般的煎熬,并真地将她推向了地狱一般的生活;而当她过上地狱般的生活时,她却又生活在自己的天堂,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一、身处人间心灵却备受地狱的煎熬
玛蒂尔德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家里雇着一个“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这般生活说来还算安逸,然而玛蒂尔德的心灵却经受着地狱的煎熬。因为每当她悠闲地看着女仆干活的时候,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挂,陈设着精巧的木器;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当“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的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就像来自地狱的烈火,时时煎熬着她,使她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其根源在于,一是社会奢华生活的引诱与自身的生活格格不入;二是玛蒂尔德争强好胜的个性使她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她渴望跻身上流社会。变成一个贵族,而成为贵族惟一的资格就是“出身”;玛蒂尔德天生聪明,资质优美,性情温柔,自身具备了一切条件,独独因为出身低微而使她无法跻身上流社会。所以她常常幻想有一天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改变现状,但却始终没有机会,于是她愈加痛苦,愈加自卑,甚至再也不去看望有钱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
二、误认作天堂,却离天堂更遥远
一天,路瓦栽拿来了教育部部长发出的舞会请柬。舞会是为当时法国社会人士尤其是女性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为了舞会,他们花光了自己的积蓄给玛蒂尔德做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并大胆地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在舞会上,“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这个舞会让玛蒂尔德平时狂热的梦想得以实现,大大满足了她那朝思暮想的对“贵族”的追求。舞会结束后,当丈夫把那件朴素的家常衣服给她披上时,她感觉“这件衣服的寒伧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她感觉到这一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不料在慌张中弄丢了向佛来思节夫人借来的项链。
由于对上流社会的极度渴望,她坚定地认为佛来思节夫人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高贵品,尽管佛来思节夫人非常随意地拿出了一大匣子首饰让她选;尽管她“迟疑而焦急”地向佛来思节夫人借一挂貌似十分昂贵的“钻石”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爽快地答应了,连一句嘱咐的话都没有;尽管他们在弄丢项链以后按照首饰盒上的地址找到珠宝店时,老板告诉她只卖出了盒子,并没有卖出项链,这种种的暗示她都没有怀疑过富有的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的真假,她深信自己参加舞会时带的一定是一挂货真价实的钻石项链。所以,在弄丢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以后,她不敢向朋友说出弄丢项链的实情,也不敢讨问项链购买的地址,而是千方百计凑钱买了一挂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思节夫人。
在玛蒂尔德误以为接近幸福时,现实将她无情地推向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为了这挂项链花光了路瓦栽父亲的遗产,并欠下了巨额债务,陷入了连现在的生活都不如的穷人生活。现实彻底击碎了玛蒂尔德的“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从而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三、回归人间,却找到了心灵的天堂
面对巨额债务,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佣人、换窄房、干尽粗活、穿得如穷苦女人、争价钱、受嘲骂,所有这些她一点也不在乎。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年,十年以后路瓦栽夫人明显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胡乱的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这与十年前那个美丽、温婉的女子截然相反。然而,其精神是否痛苦依旧呢?
有一个星期天,她去公园走走,却碰到了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的老朋友佛来思节夫人,这若是在十年前,她一定躲得远远的,但现在呢?尽管对方已经认不出自己,她依然非常坚定地走上前去和佛来思节夫人打招呼,大方地向佛来思节夫人说出了事情的实情,并且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这时的玛蒂尔德没有了卑微感,没有了自惭形秽,完全以一种平等的语气与眼前这位贵妇人对话,满怀骄傲地、自豪地向佛来思节夫人宣布自己的成就,不再是靠虚荣、美貌去博得别人的赞美,而是靠劳动找回了自尊,靠勇敢地承担自己苦涩的命运去博得别人的赞美。
显然,玛蒂尔德这时的生活虽困苦,精神却是愉悦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天堂,自己的价值。无怪乎作者没有写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那串项链是假的时的情景,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玛蒂尔德正是通过这种地狱和天堂的煎熬与考验而最终找到了人生的快乐,心灵得到了解脱,实现了“凤凰涅槃,浴后重生”。而玛蒂尔德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一串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却用玛蒂尔德一家倾家荡产凑来的三万六千法郎的真钻石项链赔偿,玛蒂尔德十年的青春耗费在了那一串假项链当中,这个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正像作者所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也正是此文思想深刻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