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2年第3期 ID: 142976

[ 陈慧红 文选 ]   

高效语文课堂呼唤有思想的执教者

◇ 陈慧红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怎么学?合作学习干什么?合作展示如何展示?教师导学指导啥?这些问题的提出,都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业务素养,高超的教学技能,成为高效课堂真正的践行者。
   一.思考学生活动策略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教学任务指向复杂,所以,教师每教一课心中得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针对减负增效精神,如皋市教育局审时度势,推出“活动单导学”高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适合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第一步是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活动单导学”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自学。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方法指导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学会利用注解进行文意疏通。②要补充省略的内容,尽可能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来表述。③发现自己有把握的古代字词要将意思写在旁边,自己不会的或有疑问的字词句要做上记号。
   合作学习是活动单导学的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自学中没能弄懂的问题,那么学生如何合作呢?我们认为建立一定的发言顺序,特别要让后进生有表现的机会。主讲人在讲话时,其他人要注意聆听,在听清其他同学的观点后,再进行质疑、补充或纠错,最终形成小组的意见,使讨论的效果最大化。
   交流展示是活动单导学的第三个环节,教者要指导学生合作展示。活动单教学小组展示时,常常需要合作朗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指点,如在诗歌学习中给学生诗歌朗诵小贴士:①朗读时加上动作、表情;②可以重复感情充沛的句子;③可分角色演读等。如此一来,时间就花在了刀口上,减压增效初见成效。
   二.思考课堂助学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较之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的中央,以学定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教师把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或者根据他人的备课资料实行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做一个十足的“山寨”教师,而应该首先做一个倾听者,用心去听一听学生的自学成果,听一听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以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语文实践,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堂是感性的课堂,它需要教师付出应有的心力,这是语文教师实现课堂高效的必备因素。能否运用有效的操作策略即可得出不同的分值。如:教授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往往采用情境教学法,如果发现你的学生因朗读不到位产生理解的障碍,那不妨采用诵读法,“书读百遍”也能“其义自见”;教授情节复杂的小说,往往围绕“小说三要素”采用问题法;教授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比如初中生刚接触议论文,首先宜采用识记法,如果学生通过自习已经理清了文体知识,不妨直入主题,训练强化。
   语文课堂的有效操作策略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有两点甚为重要:一是人文关怀——将心比心,雪中送炭;二是注重实效——对症下药,用心引导。适时以灵动的方法、灵动的调整,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互动生成的高效课堂才能卓有成效。
   三.思考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积淀
   活动单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出,让不少语文教师产生了错觉:学为主,教为辅,教师只起到点拨作用,无需喋喋不休,那么也就没必要博览广识、积累知识以防课堂冷场了。其实不然,高效课堂“以学定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遇到难点、陷于困境,教师要能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答疑解惑,就需要有丰富的各科知识作为依托,这就是所谓的底蕴。教师也许不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务必要能游刃有余地指点迷津,把学生引向光明的求知天地。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所以,语文教师务必做到博览而广识,这样的课堂才能有“自学指导”等环节的精彩“薄发”。
   “高效课堂”给了学生必要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创造、发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要将创造、发现的意识转化为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虽然不是高效课堂的主角,却是高效课堂的总导演,导演的水准直接影响课堂的水准。教师只有认真思考、不懈追求,努力成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实践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职业。
  
   陈慧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高述新

高效语文课堂呼唤有思想的执教者

  •  / 张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