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6期 ID: 139855

[ 陈开平 文选 ]   

备课中的创新与创新备课

◇ 陈开平

  创新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一种要求,新时代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那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备课也应当创新,只有备课创新才能实现教学创新,只有教学创新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而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可见备课创新的重要。
  一.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创新
  新课标就语文学习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是要个性地备课,不盲目随教参如何设计教学,要知道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一旦语文教师有一种不同于别人教学的追求,有一种不盲目照搬教参的意识,在备课中,他不会用重复的话语去表达,而是采用一些新奇的词语去让学生体会;他不会用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会对学生进行全新的了解;他不会仅仅凭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去进行教学,而会搜集更广的资料(课内外的)不断地扩充新的教学体验;他也不会总是采用一种教法或学法去组织教学,而是每天换着各种教学法去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新鲜感;他更不会轻易地一开始备课就去抄教参上的设计,他就会将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加入备课中,并创造性对文本进行解读。
  二.语文教师的创新备课
  语文教师创新备课在这里更多地指语文教师追求不同的备课形式。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原先个人独自备课的形式,实行合作备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情况就是: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分工合作备课,将教材瓜分为几个部分,每个老师备课一两个单元;或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分头从网上找到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教案,然后做些修改,改后大家统一使用同一个教案。在这里笔者所要说的合作备课并不是指这样的所谓的方便省事的集体备课,笔者所认为的合作备课更多地在于集大家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的备课形式。这包括:
  1、“互动式”合作备课,相当于集体备课,但不同于一般形式的集体备课,而是同一教研组,所有成员针对同一堂课,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策划。很多时候,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往往非一人之力,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师必须具有求同存异的思维指向,要进行个人钻研,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2、“带动式”合作备课,将某一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另一位新语文教师组成“共同体”。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备课人,新语文教师可以就教参上的教学设计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个性备课。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成长都需要“老带新”这一环节,否则语文教学的复杂性让新上讲台的语文教师难以进行教学设计。笔者也曾在刚上讲台时,常常跟着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观摩其课,常将自己的困惑与思考向那位语文老师请教。
  3、“跨越式”合作备课,语文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共同备课,吸取其它科目的丰富知识及备课特点引入到语文备课中来。语文是一个大熔炉,各科知识都能融入进语文课堂,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多角度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文与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是息息相关的,有这些学科的知识作铺垫,语文教师的备课更得心应手,由此语文教师如参与到其它学科的备课活动中去的话,会更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备课。
  4、“网络式”合作备课,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表在网络上,发动天南地北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也可在网络上吸取他人优秀的设计。如:有一位老师通过网络上的合作备课,广泛征集网络各位同仁、专家的备课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修改之后,在优质课大赛的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
  5、引导学生参与备课,让学生一起钻研教材,一起搜集资料,一起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办法,这样会大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备课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期间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如:优秀教师姜晓畔在教学《谈骨气》时让学生参与备课,课堂上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首先台上小老师提问:文章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台下有同学回答文天祥的事迹,接着台上小老师竟用PPT展示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下的环节依此展开,学生体验了当老师的滋味,又让其它学生真正体会到角色互换带来的新鲜感。

备课中的创新与创新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