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盏明灯》是我上高中时同班同学自编的一本作文集。这本微微泛黄的书一直摆在我家的书架上,每每看到它,就会忆起那些人、那些事。
高中语文老师上的第一节课似在昨日。他两手空空、缓缓走上讲台。他没有特别的自我介绍,只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他没有过多的问候,只扫视了我们几眼,便转过身子,在黑板上写了七个大字:“邹忌讽齐王纳谏”,继而告诉我们这节课要学一篇精彩的文言文。这节课,我们就在惊讶和兴奋中度过。文言文,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渐渐地,我们发现,唐老师常常不按课本的要求教。《我的空中楼阁》原本是选读课文,可他却花了三个课时,还建议我们全文背下来。清丽的文字、清新的风格、清美的意境,让我越读越喜欢。不知不觉中,竟脱口而出。
晚自修时,家住学校附近的唐老师总会来教室看看我们,仍是两手空空。他有时会在黑板上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我们断句,有时会写上几首好诗、几段美文带着我们细细品读。那时,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尚未列入课本中,也是通过黑板才得以相识。这首诗,也成了我的至爱。
唐老师虽然没有优美的歌喉,却在语文课上为我们献上了一首之前从未听到的歌——《虞美人》。当时正好教到这首词,唐老师特意学了这首歌,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演绎了李煜的“不堪回首”。彼时彼地,繁华落尽君辞去的悲凄之情如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喜欢音乐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其后,我像着了魔一样,又找了许多古诗词的歌曲,尤喜用李清照的词创作的歌曲。去年十月,我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选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才艺表演环节,又唱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没有当初唐老师“献丑”的一曲《虞美人》,也不会有我对李清照的“情有独钟”。
高二快结束时,唐老师突然告诉我们,他要去上学了。原来,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一直在准备教育硕士的考试,今年也终于考上了。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在师范院校从教,因为,培养一个好老师,就可以影响一大批学生。那节课,唐老师的手上不是空空的,他拿着一封写给我们的信,还是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表达对我们的不舍。在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在大学讲坛上挥洒自如的身影。虽然很舍不得,我们还是非常支持他的离开。唐老师的想法也深深地影响了我。高考填志愿时,我填的全是师范大学。后来,本科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又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我也希望,自己不仅能成为学生的好老师,也能成为教师的好老师。
这里有盏明灯——这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喜爱,点燃了我对教师事业的热情。这里有盏明灯——这盏明灯会始终珍藏于心,用它的温暖和光明,感召更多的心灵……